未特指的腹内疝Unspecified Intra-abdominal hernia

更新时间:2025-06-18 22:06:23
编码DD50.2Z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abdominal hernia、未特指的腹内疝、腹内疝
缩写未特指腹内疝
别名不明类型腹内疝、未明确腹内疝、未具体化腹内疝、Unspecified-Intra-Abdominal-Hernia

未特指的腹内疝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腹部增强CT显示以下至少两项特征性表现:
      • 肠系膜血管"漩涡征"(肠袢围绕固定点旋转)
      • 肠系膜脂肪向异常解剖间隙聚集(如十二指肠旁区、回盲部)
      • 肠管成簇聚集伴近端肠管扩张
    • 术中探查
      • 手术直视下发现腹腔脏器通过腹膜/肠系膜异常孔隙疝出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发作的持续性腹痛(>6小时)伴恶心/呕吐
      • 完全性肠梗阻体征(肠鸣音亢进→减弱、停止排便排气)
    • 高危因素
      • 腹部手术史(特别是胃切除术、Roux-en-Y吻合术)
      • 近期腹压增高事件(剧烈咳嗽、重体力劳动)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手术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肠梗阻)
      • 血清乳酸>4mmol/L且CT显示肠壁增厚/强化减弱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腹部增强CT(敏感性95%)
    │ ├─评估肠系膜血管走行("漩涡征")
    │ └─观察肠壁强化程度(缺血征象)
    ├─次选:立位腹平片(敏感性60%)
    │ ├─阶梯状液气平面
    │ └─孤立性肠袢扩张
    └─补充:超声造影(急诊筛查)
    ├─肠壁血流信号消失(提示绞窄)
    └─腹腔游离液体检测

  2. 判断逻辑

    • CT阳性结果(如漩涡征):直接启动外科会诊流程
    • CT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每4小时复查CT,监测乳酸水平
    • 超声发现肠壁无灌注:优先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乳酸检测

    • >2mmol/L:提示组织灌注不足,需警惕肠缺血
    • >4mmol/L:强烈提示绞窄性梗阻,需在2小时内手术干预
  2. 血常规

    • 白细胞>15×10⁹/L:提示进展性肠坏死(特异性82%)
    • 血小板骤降>30%:可能发生DIC(需查纤维蛋白原)
  3. 血气分析

    • 代谢性酸中毒(pH<7.3):反映组织缺氧程度
    • BE<-5mmol/L:与肠坏死范围正相关(r=0.62)
  4. 炎症标志物

    • PCT>2ng/ml:提示透壁性肠坏死(敏感性91%)
    • IL-6>300pg/ml:与手术切除肠段长度相关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诊断路径:急性腹痛患者→立位腹平片筛查→增强CT确诊→乳酸动态监测
  • 关键鉴别点:需与急性胰腺炎、肠系膜动脉栓塞鉴别(CT血管成像价值)
  • 时间窗管理:从症状出现到手术≤6小时者预后最佳(肠坏死率下降76%)

参考文献

  1. Blachar A, et al. Radiographics. 2002
  2. Zissin R, et al. Eur Radiol. 2001
  3. Martin LC, et al. Radiology. 1996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内疝诊治专家共识》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