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痔或肛周静脉情况Unspecified Haemorrhoids or perianal venous conditions
编码DB6Z
关键词
索引词Haemorrhoids or perianal venous conditions、未特指的痔或肛周静脉情况、肛门和直肠静脉曲张 [possible translation]、肛门和直肠静脉曲张
缩写WZDHDGZHMD
别名不明痔、未分类痔、普通痔疮、一般痔疮、非特异性痔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未特指的痔或肛周静脉情况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未特指的痔或肛周静脉情况(ICD-11编码:DB6Z)是指临床诊断中无法明确归类为特定类型(如内痔、外痔或混合痔)的痔或肛周静脉异常状态。这类情况可能表现为肛垫下移、静脉丛异常扩张或肛周血管结构紊乱,但缺乏足够临床特征以确定具体亚型。其病理表现可涵盖黏膜下血管异常、肛周皮下静脉曲张或血栓形成等,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出血、脱垂或局部不适。
病理生理学特征
未特指的痔或肛周静脉情况的核心机制涉及肛垫支持结构(如Treitz肌)的功能障碍及静脉回流异常。现代病理生理学强调肛垫下移理论:Treitz肌退行性变或断裂导致肛垫固定能力减弱,进而引发黏膜下静脉丛充血扩张。静脉高压状态可能因门静脉系统回流受阻(如肝硬化)或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腹压增高)而加重。
- 解剖学关联:
- 内痔源于齿状线以上黏膜下血管丛异常,外痔则与齿状线以下皮下静脉丛相关。
- 混合痔兼具两者特征,但需排除单纯性肛周静脉血栓或皮肤赘生物。
当临床检查无法明确区分上述特定类型时,归类为未特指类别。
病因学特征
-
解剖与功能因素:
- 肛垫理论:Treitz肌退变或断裂导致肛垫固定机制失效,是痔发生的核心机制。
- 静脉高压:门静脉系统无静脉瓣,久坐、妊娠等致腹压升高可加重血液淤滞。
-
生活习惯:
- 排便习惯异常(如长期用力排便、腹泻)直接增加肛管压力。
- 低纤维饮食诱发慢性便秘,间接促进痔形成。
-
系统性疾病:
- 肝硬化门脉高压可显著加重直肠静脉曲张。
- 盆腔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影响局部回流。
-
其他因素:
- 年龄相关性结缔组织松弛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 遗传易感性尚无明确分子机制证据,需进一步研究。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以下非特异性症状组合:
- 无痛性出血:便后滴血或厕纸染血(更常见于黏膜下血管丛异常)。
- 疼痛:多与血栓性外痔、肛周皮肤裂伤或感染相关。
- 脱垂/异物感:肛垫或曲张静脉团块突出肛门外,可自行还纳或需手法复位。
- 瘙痒/分泌物:继发于黏膜脱垂导致的黏液渗出或局部卫生状况不佳。
注:上述症状需排除其他肛肠疾病(如肛裂、直肠脱垂)后方可归因于未特指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