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静脉血栓形成Perianal venous thrombosis
编码DB61
关键词
索引词Perianal venous thrombosis、肛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外痔、肛门血栓形成 [possible translation]、肛周血肿(非创伤性) [possible translation]、肛周血栓形成 [possible translation]、肛周血栓形成、肛门血栓形成、肛周血肿(非创伤性)
同义词thrombosed external pile、anal thrombosis、Perianal haematoma (nontraumatic)、perianal thrombosis、thrombosed external haemorrhoid
缩写PVT、Perianal-Venous-Thrombosis
别名肛门血栓、肛周血肿、肛周血栓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肛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肛周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栓性外痔的病理学特征,属于外痔的一种急性发作类型。其特征为肛门皮下血管丛内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肛缘突发性卵圆形肿物,表面呈紫红色或暗红色,质地硬韧伴明显触痛。组织学证实为肛管皮下静脉丛内纤维素性血栓形成,伴周围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病因学特征
- 静脉淤血:久坐、久站等体位因素导致肛周静脉回流受阻,血流淤滞促进血栓形成。
- 机械性损伤:排便时过度用力或干硬粪便摩擦导致静脉丛内压急剧升高,引发血管内皮损伤。
- 静脉高压状态:慢性便秘、妊娠、盆腔占位等因素持续增加肛周静脉压力。
- 血液流变学异常:脱水、血液高凝状态(如术后、恶性肿瘤)等促进血栓形成倾向。
- 解剖学因素:肛垫内动静脉吻合的生理结构在压力异常时易形成局部血流紊乱。
病理机制
-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丛内压骤增导致血管内皮连续性中断,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凝血级联反应,血小板聚集形成混合性血栓。血栓机械性阻塞静脉回流,引发间质水肿和疼痛感受器激活。
- 组织缺血反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局部组织缺氧,释放P物质、缓激肽等致痛介质,同时诱发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突发性剧痛:血栓形成后72小时内出现持续性锐痛,VAS评分常达7-8分,体位变动时加重
- 特征性体征:肛缘12/3/6/9点方位可见边界清晰的紫红色结节,直径0.5-2cm,触诊质地坚硬伴明显压痛
- 伴随症状:部分病例出现黏膜表面渗血,但无活动性动脉出血
- 病程演变:未经干预者7-10天后疼痛逐渐缓解,血栓逐渐机化吸收或纤维化
参考文献:以上信息综合整理自多个可靠医学资料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百度健康》、《快速问医生》、《民福康》、《天脉健康》、《39健康网》、《医联媒体》等网站提供的医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