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肛管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anal canal
编码DB7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anal canal、未特指的肛管疾病
缩写WZDGJYB
别名肛管疾病NOS、肛管问题-待定、肛门直肠病-未特指
未特指的肛管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系统检查排除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特指疾病。
- 结构或功能异常证据:符合以下至少一项:
- 肛门指诊发现括约肌张力异常(静息压>80 mmHg或收缩压<20 mmHg)。
- 肛门超声显示黏膜下层增厚(≥3mm)或括约肌连续性中断。
-
支持条件(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需满足至少2项):
- 持续性肛门疼痛(VAS评分≥4分)。
- 反复便后出血(每周≥3次)。
- 排便困难(Bristol粪便量表1-2型或6-7型)。
- 客观体征(需满足至少1项):
- 肛门红肿伴双臀不对称。
- 指诊触及局部硬结或压痛。
- 核心症状(需满足至少2项):
-
高危因素支持:
- 存在≥2项高危因素:BMI≥28、久坐职业(每日坐姿>6小时)、围产期女性、慢性便秘史(每周排便<3次持续6个月)。
二、辅助检查
-
功能评估检查树:
└─肛管功能评估
├─肛门压力测定(金标准)
├─球囊逼出试验
└─肌电图检查
└─结构评估
├─经肛超声(首选)
├─动态MRI排粪造影
└─硬式直肠镜检查 -
判断逻辑:
- 肛门测压:
- 静息压>80 mmHg提示内括约肌痉挛,<40 mmHg提示失弛缓。
- 咳嗽反射压力差<30 cmH2O提示盆底协调障碍。
- 经肛超声:
- 黏膜下层厚度>3mm或存在低回声区提示慢性炎症。
- 括约肌环状缺损>30°需考虑隐性损伤。
- 排粪造影:
- 肛直角静息态<70°或排便时变化<15°提示盆底功能障碍。
- 肛门测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需排查感染性病因。
- 粪钙卫蛋白>250 μg/g:提示肠道黏膜炎症,需与IBD鉴别。
-
微生物检测:
- 粪便培养阳性:需区分定植菌与致病菌,合并发热时提示继发感染。
-
血常规:
- 血小板>450×10^9/L:警惕血栓形成风险,常见于长期慢性炎症。
-
病理检查:
- 活检见黏膜肌层纤维化:提示慢性损伤进程,需定期内镜随访。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在于排除特指疾病后,结合功能评估(压力测定)与结构评估(超声/MRI)。
- 实验室检查侧重炎症活动度评估,粪钙卫蛋白对黏膜炎症具有高特异性。
- 治疗决策需综合肛门生物力学参数(如括约肌压力梯度)与患者症状严重度。
参考文献:
- 国际肛肠疾病协会(IASP)《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诊断标准》
- 《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2023版肛管疾病诊疗共识
- 欧洲胃肠镜学会(ESGE)肛门超声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