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变应性或食物相关性小肠炎Unspecified Allergic or dietetic enteritis of small intestine
编码DA94.2Z
关键词
索引词Allergic or dietetic enteritis of small intestine、未特指的变应性或食物相关性小肠炎、变应性或食物相关性小肠炎、过敏性或食物相关性小肠炎、过敏性或饮食性小肠炎
缩写未特指变应性小肠炎、未特指食物相关性小肠炎、未特指过敏性小肠炎、未特指饮食性小肠炎
别名未特指的过敏性或食物相关性小肠炎、未特指的食物过敏性小肠炎、未特指的变应性小肠病、未明确类型的食物过敏性小肠炎
我理解您的需求,将为您全面整理"未特指的变应性或食物相关性小肠炎(DA94.2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和实验室参考值。根据ICD-11定义和临床指南,整理如下:
未特指的变应性或食物相关性小肠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小肠活检显示黏膜层≥20个嗜酸性粒细胞/高倍视野(HPF),伴典型炎症改变(绒毛萎缩、隐窝增生)
- 食物激发试验阳性:排除饮食后症状缓解,再次暴露致敏食物后24小时内出现典型症状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至少2项):
- 腹痛(脐周或上腹部)
- 腹泻(水样便≥3次/日)
- 呕吐(急性期≥2次/24小时)
- 排除感染性肠炎(粪便培养阴性)
- 排除乳糜泻(血清tTG-IgA阴性)
- 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至少2项):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指标):
- 实验室指标: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00/μL
- 粪便钙卫蛋白≥200μg/g
- 影像学特征:
- 小肠CT/MRI显示肠壁增厚(≥4mm)
- 胶囊内镜见黏膜红斑/糜烂
- 流行病学关联:
- 症状发作与特定食物摄入有明确时间关联(2-6小时)
- 家族或个人过敏史(特应性皮炎/哮喘)
- 实验室指标: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与判断逻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内镜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功能学检查]
B --> B1[血常规+嗜酸细胞计数] B --> B2[血清总IgE] B --> B3[粪便钙卫蛋白] B --> B4[食物特异性IgE]
C --> C1[胃十二指肠镜+活检] C --> C2[胶囊内镜] C --> C3[结肠镜(排除性)]
D --> D1[小肠CT/MRI] D --> D2[腹部超声]
E --> E1[乳糖氢呼气试验] E --> E2[食物激发试验]
判断逻辑:
- 血常规+嗜酸细胞计数:
-
500/μL支持嗜酸细胞浸润(敏感度60%,特异度85%)
- 需排除寄生虫感染
-
- 内镜活检:
- 十二指肠/空肠取3处以上活检
- ≥20个嗜酸细胞/HPF为诊断阈值
- 小肠CT/MRI:
- 肠壁分层强化提示活动性炎症
-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支持诊断
- 食物激发试验:
- 金标准但需医疗监护下进行
- 阳性判断:摄入后2-6小时出现呕吐/腹泻+炎症标志物升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及处理建议 |
---|---|---|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0-500/μL | >500/μL: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需结合粪便检查排除寄生虫病 |
血清总IgE | <100 IU/mL | >200 IU/mL:支持IgE介导过敏,但非IgE型可正常 |
粪便钙卫蛋白 | <50 μg/g | 50-200μg/g:轻度炎症;>200μg/g:活动性肠炎,需内镜评估 |
食物特异性IgE | 分级0-6级 | ≥2级(0.7kUA/L)提示致敏,但需结合临床表现(阳性预测值仅50%) |
血清白蛋白 | 35-55 g/L | <30 g/L:提示营养不良,需营养支持治疗 |
CRP | <5 mg/L | >10 mg/L:提示急性炎症或合并感染 |
关键解读原则:
- 单一指标异常不足以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
- 嗜酸细胞升高需排除寄生虫感染(粪检+血清学)
- 钙卫蛋白>200μg/g是内镜检查的强指征
- 非IgE型过敏(如FPIES)的血清IgE通常正常
总结
- 确诊核心:组织病理(嗜酸细胞浸润)+食物激发试验
- 鉴别重点:需排除感染性肠炎、乳糜泻、克罗恩病
- 检查策略:
- 首选无创检查(血常规+粪钙卫蛋白)
- 钙卫蛋白升高者行内镜活检
- 疑难病例采用胶囊内镜/CTE评估全小肠
参考文献:
- 《中华儿科杂志》食物过敏诊断指南(2023)
- WGO全球指南: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2022)
- FPIES国际共识声明(ICON: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