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介导的变应性小肠炎IgE mediated allergic enteritis of small intestine
编码DA94.20
关键词
索引词IgE mediated allergic enteritis of small intestine、IgE介导的变应性小肠炎、IgE介导的过敏性小肠炎
缩写IgE小肠炎、IgE介导小肠炎
别名IgE型变应性小肠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性肠炎、急性食物过敏性小肠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回肠--空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IgE介导的变应性小肠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IgE介导的变应性小肠炎是一种由于先前致敏的个体暴露于过敏原而触发的IgE介导的速发型肠道超敏反应。该病属于非感染性小肠炎范畴,特指由食物蛋白通过IgE途径引发的急性黏膜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暴露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的急性腹痛和腹泻,严重时可合并全身性过敏反应。
病因学特征
-
免疫机制:
- 过敏原与致敏个体肠黏膜内IgE抗体结合,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I,引发脱颗粒反应并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及白三烯等介质。
- 上述介质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平滑肌收缩和募集炎性细胞,导致急性症状发作。
-
过敏原类型:
- 主要致敏原为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及甲壳类等食物蛋白。极少数病例可能涉及食品添加剂(如特定色素或防腐剂)。
- 高危人群包括特应性体质个体(如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特应性皮炎病史者)。
病理机制
-
肠道黏膜改变:
- 急性期可见小肠绒毛水肿、上皮细胞间连接破坏及固有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无隐窝结构破坏。
- 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形成黏膜层间质水肿。
-
功能障碍:
- 一过性乳糜微粒吸收障碍和肠液分泌亢进引发渗透性腹泻。
-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短暂性肠屏障功能障碍,但极少导致器质性损伤。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急性腹痛:多呈脐周弥漫性痉挛痛,进食过敏原后1小时内达峰。
- 腹泻:大量水样便,偶含未消化食物残渣,无血便或脓液。
-
伴随症状:
- 呕吐:常与腹痛同步发生,胃内容物或胆汁性呕吐。
- 全身过敏反应:20%-30%病例合并皮肤潮红、血管性水肿或喘息,需警惕过敏性休克风险。
- 迟发相反应:少数患者6-24小时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参考文献:上述信息来源于相关医学专业网站,具体来源请参阅以下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