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肠壁积气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of large intestine
编码DB31.1
关键词
索引词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of large intestine、大肠肠壁积气
缩写CPIP
别名大肠气肿性肠炎、大肠间质性乳光杆菌感染、大肠壁内积气、大肠壁气体积聚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
XA1B13 大肠
XA0D34肛门XA8QB7泄殖腔源性区XA25P9降结肠和结肠右曲XA39S6肛管XA7177降结肠和结肠脾曲XA3AL5升结肠XA1PY9结肠脾曲XA49U1横结肠XA6J68盲肠XA95L3结肠肝曲XA2G13降结肠XA03U9结肠XA33J5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XA4KU2直肠XA8YJ9乙状结肠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慢性ME24.91急性大肠肠壁积气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大肠肠壁积气,也称为大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of large intestine),是一种以大肠壁内存在多发性含气性囊肿为特征的罕见病理状态。这些囊肿多位于肠壁黏膜下层或浆膜下,虽可伴随小肠受累,但病变主体集中于大肠。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影像学偶然发现)到非特异性腹部症状(如腹胀、腹痛)不等,少数病例可能提示严重潜在疾病。
病因学特征
-
感染因素:
- 与产气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相关,常见于肠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或中毒性巨结肠等病理状态,细菌代谢产物及黏膜损伤促进气体侵入肠壁。
-
炎症性肠病:
-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导致黏膜屏障破坏,可能形成气体进入肠壁组织的通道。
-
免疫抑制状态:
-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或化疗药物者,因黏膜修复能力下降而风险增高。
-
肺部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可因肺泡破裂致纵隔气肿,气体经腹膜后间隙扩散至肠系膜,而非直接通过血管扩散。
-
医源性因素:
- 内镜操作(如结肠镜)、肠道手术或机械通气相关气压伤可能诱发局部积气。
-
其他因素:
- 肠道梗阻、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也可能参与发病。
病理机制
-
气体来源与传播途径:
- 腔内来源假说:肠腔气体经溃疡或破损黏膜进入肠壁,常见于炎症或感染性疾病。
- 腔外来源假说:纵隔或腹膜后气体沿肠系膜血管周围间隙扩散至肠壁,多见于肺部疾病或医源性操作。
-
解剖结构变化:
- 组织学可见黏膜下层或浆膜下孤立/融合性气囊肿,囊壁由扁平细胞或纤维组织构成,周围通常无显著炎性浸润。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多数表现为慢性或间歇性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急性加重可能提示肠缺血、穿孔等并发症。
- 便血罕见,若出现需警惕合并肠道缺血或黏膜溃疡。
参考文献:
- 《[易错与误判] “肠壁积气”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360doc个人图书馆.
- 《腹痛、肠鸣音消失,肠道布满气体……这个疾病你会处理吗?》, 澎拜.
以上内容基于现有医学文献资料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关于大肠肠壁积气这一病症的基本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