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胃息肉Other specified Gastric polyp
编码DA44.Y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ic polyp、其他特指的胃息肉
缩写胃息肉
别名胃内息肉、胃部息肉、胃壁息肉、胃黏膜突起物、胃乳头状瘤
其他特指的胃息肉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内镜活检病理诊断:
- 通过胃镜下息肉切除或钳取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认符合"其他特指"类别(如炎症性息肉、纤维性息肉等)。
- 需排除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常见类型。
- 内镜活检病理诊断: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内镜特征:
- 单发或多发性黏膜隆起病变(直径通常<2cm)。
- 表面光滑/细颗粒状,无典型腺瘤性息肉的分叶或绒毛结构。
- 组织学特征:
- 明确显示特殊亚型特征(如炎症性息肉需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性息肉需见胶原纤维增生)。
- 免疫组化排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恶性成分(如Ki-67指数<3%)。
- 内镜特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持续性上腹隐痛或餐后饱胀感(持续≥3个月)。
-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证据(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 影像学支持:
- 超声内镜(EUS)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T1a期)。
- 危险因素:
- 长期NSAIDs用药史(>3个月)或慢性胆汁反流证据。
- 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即可确诊。
- 若未活检但满足以下全部条件需高度疑似:
- 内镜典型表现 + EUS黏膜层病变 + 两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1(白光胃镜) A --> B2(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 B1 --> C1[息肉发现] C1 --> D1[活检病理] C1 --> D2[超声内镜-EUS] D1 --> E1[组织学分型] D2 --> E2[浸润深度评估] E1 --> F[最终诊断] E2 --> F -
判断逻辑:
- 白光胃镜:
- 首要筛查工具,发现息肉后需记录数量、大小(>1cm者恶变风险↑)、表面特征(糜烂提示出血风险)。
- 超声内镜(EUS):
- 关键鉴别手段:黏膜层均匀低回声提示良性;黏膜下层浸润需警惕恶性转化。
- 幽门螺杆菌检测:
- 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需根除治疗,可降低炎症性息肉复发风险。
- X线钡餐造影:
- 仅适用于内镜禁忌者,灵敏度低(仅检出>1cm息肉)。
- 白光胃镜: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理学检查:
- 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提示炎症性息肉,需排查幽门螺杆菌。
- 间质纤维化(Masson染色阳性):支持纤维性息肉诊断。
-
血液检查:
- 血红蛋白降低(男性<130g/L, 女性<120g/L):提示慢性失血,需评估息肉表面糜烂。
- 血清胃蛋白酶原I/II比值(<3.0):提示胃黏膜萎缩,增加息肉恶变风险。
-
粪便检查:
- 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紧急内镜干预。
-
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测:
- 尿素呼气试验阳性(DOB值>4‰):需根除治疗以预防息肉复发。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内镜活检病理明确特殊亚型,EUS评估浸润深度排除恶性。
- 检查优先级:白光胃镜→靶向活检→EUS→幽门螺杆菌检测。
- 关键预警指标:息肉>1cm、表面糜烂、血红蛋白下降需缩短随访周期(3-6个月)。
参考文献:
- 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
- 中国《胃息肉诊治专家共识》(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