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胆囊或胆管梗阻Other specified Obstruction of gallbladder or bile ducts
编码DC10.0Y
关键词
索引词Obstruction of gallbladder or bile ducts、其他特指的胆囊或胆管梗阻
缩写OSGBO、OSBDO
别名特殊类型的胆囊或胆管梗阻、特指性胆囊或胆管梗阻
其他特指的胆囊或胆管梗阻(ICD-11:DC10.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明确胆道梗阻部位及病因(如肿瘤占位、管腔狭窄等)。
- 组织病理学确认:
- 经ERCP刷检、经皮肝穿刺或手术获取的胆管组织活检证实梗阻性病变(如腺癌、炎性纤维化等)。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进行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 > 3 mg/dL(51.3 μmol/L)且直接胆红素占比 > 60%。
- 胆道扩张影像证据:
- 超声/CT显示肝内胆管直径 > 2 mm 或肝外胆管直径 > 7 mm。
- 梗阻相关症状:持续性右上腹痛(≥2周)伴典型胆汁淤积表现(陶土色便、深茶色尿)。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实验室胆汁淤积三联征:
- ALP > 正常上限3倍(>330 U/L)
- GGT > 正常上限5倍(>250 U/L)
- 5'-核苷酸酶升高
- 继发感染证据:
- 体温 > 38.5℃ 伴白细胞计数 > 12×10⁹/L 及CRP > 50 mg/L。
- 肿瘤标志物异常:CA19-9 > 100 U/mL(排除胆管炎急性期)。
- 实验室胆汁淤积三联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腹部超声] A --> C[肝功能+血常规] B --> D{胆管扩张?} D -- 是 --> E[增强CT/MRI] D -- 否 --> F[临床随访] E --> G{梗阻定位?} G -- 明确 --> H[MRCP/ERCP] G -- 不明 --> I[肝胆动态显像] H --> J[组织活检] J --> K[病理确诊]
判断逻辑说明:
- 腹部超声:
- 阳性标准:肝内胆管“平行管征”或肝外胆管直径>7mm。
- 价值:初筛敏感性>90%,但难以确定梗阻病因。
- 增强CT/MRI:
- 梗阻定位:肝门部(Klatskin瘤)vs 胰头部(胰头癌)
- 恶性征象: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动脉期强化、淋巴结肿大。
- MRCP:
- 金标准替代:无创显示胆道树全貌,敏感度95%以上。
- 局限:难以鉴别炎性狭窄与早期肿瘤。
- ERCP:
- 诊断-治疗一体化:同时可行支架置入或组织取样。
- 并发症风险:胰腺炎(3-5%)、出血(1-2%)。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总胆红素 | >3 mg/dL (51.3 μmol/L) | 梗阻性黄疸核心指标,>10 mg/dL提示完全梗阻 | 紧急胆道减压(支架/PTCD) |
ALP | >330 U/L | 胆汁淤积特异性标志,持续升高提示恶性梗阻 | 结合影像学排查肿瘤 |
ALT/AST | >100 U/L | 肝细胞损伤提示并发肝炎或长期梗阻致肝损害 | 保肝治疗+解除梗阻 |
CA19-9 | >100 U/mL | 胆管癌敏感标志(特异性80%),但胆管炎急性期可假阳性 | 重复检测+影像学确认 |
PT延长 | >3秒 vs 对照 | 维生素K吸收障碍致凝血异常,INR>1.5需干预 | 静脉补充维生素K |
血清IgG4 | >140 mg/dL | 提示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如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 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 |
血氨升高 | >60 μmol/L | 晚期梗阻致肝衰竭表现 | 评估肝移植指征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病因鉴别优先级:
- 恶性梗阻(胆管癌/胰头癌)→ 良性狭窄(术后/炎症)→ 先天异常
- 紧急干预指征:
- 化脓性胆管炎(Charcot三联征+休克)需24小时内胆道引流
- 胆红素>15 mg/dL伴凝血功能障碍
- 病理确诊必要性:
- 所有疑似恶性梗阻必须获取组织学证据(ERCP刷检/超声内镜穿刺)
参考文献:
-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胆道梗阻管理指南》(2024)
-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实践指南》(2023)
- 《中华消化杂志》胆道疾病专家共识(2025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