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肛管获得性解剖结构改变Other specified Acquired anatomical alterations of the anal canal
编码DB5Y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anatomical alterations of the anal canal、其他特指的肛管获得性解剖结构改变、肛管继发性解剖学改变、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肛管解剖学改变
缩写OTASAC
别名肛管后天性结构变化、肛管获得性异常
其他特指的肛管获得性解剖结构改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高分辨率直肠腔内超声(ERUS)或盆腔MRI显示肛管解剖结构异常(如黏膜层缺损、肌层连续性中断、异常瘘道形成),且排除肛裂、肛瘘等独立分类疾病。
- 内镜检查(肛门镜/直肠镜)观察到特异的获得性结构改变(如瘢痕性狭窄、黏膜桥形成、不对称性溃疡)。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客观体征:
- 直肠指诊证实肛管形态异常(如局部僵硬、不对称性狭窄、可触及瘢痕结节)。
- 存在≥2项典型症状(排便困难+疼痛/出血/分泌物)。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先天畸形、创伤性肛裂(急性线性裂伤)、特异性感染(结核/性病淋巴肉芽肿)及恶性肿瘤。
- 客观体征: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高危因素关联:
- 符合≥2项高危因素(盆腔手术史/产伤/慢性炎症性疾病/放射治疗史)。
- 功能学证据:
- 肛门直肠测压显示生物力学异常(如括约肌高压区>100mmHg或低压区<20mmHg)。
- 组织病理学(非必需):
- 活检显示慢性炎症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伴纤维化,无肿瘤细胞。
- 高危因素关联: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步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功能学检查] A --> E[鉴别诊断检查]
B --> B1[直肠指诊] B --> B2[肛门视诊]
C --> C1[直肠腔内超声 ERUS] C --> C2[盆腔MRI] C --> C3[CT扫描]
D --> D1[肛门直肠测压] D --> D2[球囊逼出试验]
E --> E1[结肠镜] E --> E2[病原学培养] E --> E3[血清学检测]
判断逻辑:
-
直肠指诊(B1):
- 异常意义:触及僵硬区或不对称狭窄→提示瘢痕形成;触及波动感→提示脓肿。
- 关联检查:异常时需启动ERUS(C1)明确解剖细节。
-
ERUS(C1):
- 分层解读:
- 黏膜层:缺损或增厚>3mm→支持慢性损伤。
- 肌层:连续性中断→提示医源性/产伤。
- 瘘道:非放射状走行→区别于典型肛瘘。
- 分层解读:
-
肛门直肠测压(D1):
- 阈值:
- 静息压>100mmHg→括约肌痉挛(关联疼痛/便秘)。
- 收缩压<20mmHg→失张力(关联分泌物/失禁)。
- 阈值:
-
结肠镜(E1):
- 关键作用:排除克罗恩病(特征:鹅卵石样改变、纵行溃疡)和肿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合并感染(如脓肿形成),需抗生素干预。
- 贫血(Hb<110g/L):慢性出血标志,需排查黏膜溃疡。
-
炎症标志物:
- CRP>20mg/L:支持活动性炎症,指导抗炎治疗。
- ESR>30mm/h:持续升高需警惕克罗恩病或感染。
-
病原学培养(E2):
- 脓液培养阳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提示继发感染。
- 阴性结果→支持非感染性结构改变。
- 脓液培养阳性:
-
血清学(E3):
- p-ANCA/ASCA阳性:提示炎症性肠病可能,需强化鉴别诊断。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影像学(ERUS/MRI)证实解剖异常 + 排除已知分类疾病。
- 关键支持:高危因素(手术/产伤史)+ 功能学异常(测压)。
- 实验室作用:
- 血常规/CRP评估炎症状态。
- 培养/血清学辅助排除感染和IBD。
参考文献:
- 《结直肠与肛管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ASCRS(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肛管良性疾病诊治指南》
- WSES(世界急诊外科学会)《复杂性肛周感染管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