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梗阻Obstruction of bile duct

更新时间:2025-06-19 03:55:22
编码DC10.02

关键词

索引词Obstruction of bile duct、胆管梗阻、黄疸反流、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肝外胆管梗阻、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 [possible translation]、梗阻性黄疸 [possible translation]、胆管梗阻 [possible translation]、胆汁淤积性黄疸 [possible translation]、胆汁淤积性黄疸综合征 [possible translation]、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综合征、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获得性胆道闭锁、胆管闭塞、胆管闭塞不伴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狭窄不伴结石、胆总管梗阻、胆总管狭窄、肝管狭窄、肝管梗阻、胆总管闭塞
同义词extrahepatic biliary obstruction、extrahepatic bile duct obstruction、bile duct obstruction、bile stasis、biliary stasis、cholestasis、obstructive hyperbilirubinemia、obstructed jaundice、bile duct obstructed、bile ductal obstruction、biliary duct obstruction、obstructed bile ductal、obstructed biliary duct、obstructed biliary ductal、jaundice regurgitation、obstructive jaundice、cholestatic jaundice、cholestatic jaundice syndrome
缩写CBO、CBDobstruction
别名胆道梗阻、胆汁排泄障碍、胆管堵塞、胆管不通、胆管阻塞、胆汁停滞、胆汁淤滞

胆管梗阻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胆道直接成像发现梗阻证据: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直接显示胆管狭窄、充盈缺损或突然截断,并可进行组织活检(如发现肿瘤细胞)或取石(如发现结石)。
  2. 必须条件(确诊必需)

    • 胆管扩张的影像学证据:超声、CT或MRI(MRCP)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肝总管直径>6mm,胆总管直径>8mm)。
    • 胆汁淤积的生化证据: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50%总胆红素),且伴有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显著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
  3.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陶土样便)。
      • 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 皮肤瘙痒(夜间加重)。
      • 若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寒战(Charcot三联征:腹痛、发热、黄疸)。
    • 病因相关证据
      • 发现胆道结石(超声或CT显示强回声伴声影)。
      • 发现胆道肿瘤(影像学显示胆管壁增厚、占位或胰头部占位伴"双管征")。
  4.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即可确诊。
    • 若无金标准,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影像学胆管扩张+生化胆汁淤积)。
      • 至少一项支持条件(典型临床表现或病因相关证据)。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初步筛查): ├──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胆红素、ALP、GGT、ALT/AST)、凝血功能(PT) ├── 腹部超声(首选影像学) │ 二级检查(病因及定位): ├── 腹部CT(平扫+增强)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 三级检查(确诊及治疗):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 └── 超声内镜(EUS,尤其对远端胆管梗阻)

  2. 判断逻辑

    • 腹部超声
      • 判断逻辑:作为初筛,观察胆管是否扩张(肝内胆管>2mm,肝总管>6mm,胆总管>8mm)及有无结石(强回声伴声影)或占位。若发现扩张,提示梗阻存在,需进一步检查。
    • 腹部CT(增强)
      • 判断逻辑:评估梗阻部位和病因。结石呈高密度影;肿瘤表现为胆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胰头癌可见"双管征"(胆管和胰管同时扩张)。
    • MRCP
      • 判断逻辑:无创显示胆管树全貌,明确梗阻部位(如肝门部、胆总管下端)和性质(结石为低信号充盈缺损,肿瘤为胆管突然截断或偏心狭窄)。
    • ERCP/PTC
      • 判断逻辑:直接显示胆管解剖,可同时进行活检(肿瘤)或取石(结石),是诊断的金标准。ERCP适用于远端梗阻,PTC适用于近端梗阻。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清胆红素

    • 异常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50%总胆红素)提示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85μmol/L时肉眼可见黄疸。
  2. ALP和GGT

    • 异常意义:ALP>3倍正常上限(如>350 U/L)和GGT升高(>3倍)高度提示胆管梗阻。若ALP升高而GGT正常,需排除骨病。
  3. 转氨酶(ALT/AST)

    • 异常意义:轻度升高(<300 U/L)提示肝细胞轻度损伤,显著升高(>500 U/L)需警惕合并肝炎或胆道感染。
  4. 凝血功能(PT)

    • 异常意义:PT延长(INR>1.5)提示维生素K吸收障碍,注射维生素K后24-48小时改善可证实为胆汁淤积所致。
  5. 肿瘤标志物(CA19-9、CEA)

    • 异常意义:CA19-9>100 U/mL(无胆管炎时)提示胆管癌可能,但需排除胰腺癌。CEA升高支持腺癌诊断。
  6. 血常规

    • 异常意义:白细胞升高(>10×10^9/L)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合并胆道感染(如急性胆管炎)。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影像学(超声/CT/MRCP)显示胆管扩张及直接胆管成像(ERCP/PTC)明确梗阻部位和病因。
  • 辅助检查策略:从无创(超声、MRCP)到有创(ERCP/PTC)阶梯式进行。
  • 实验室异常意义:重点解读直接胆红素、ALP/GGT、PT及CA19-9,综合判断梗阻程度和病因。

参考文献

  • 《外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UpToDate临床数据库"胆管梗阻的诊断与处理"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年版)》
  • 欧洲肝病学会(EASL)《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