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编码DA22.0
关键词
索引词Non-erosive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反流NOS、NERD[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同义词NERD - [Non-erosive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Oesophageal reflux NOS
别名NERD、食管反流、非侵蚀性胃食管反流病、无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烧心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DA25 食管溃疡
DA25.13病毒性食管溃疡DA25.Y其他特指的食管溃疡DA25.Z未特指的食管溃疡DA25.11真菌性食管溃疡DA25.3外部原因引起的食管溃疡DA25.3Y其他特指的外部原因引起的食管溃疡DA25.3Z外部原因引起的食管溃疡,未特指的DA25.32放射性食管溃疡DA25.1感染性食管溃疡DA25.1Y其他特指的感染性食管溃疡DA25.1Z未特指的感染性食管溃疡DA25.31药物性食管溃疡DA25.30化学性食管溃疡DA25.0食管糜烂DA25.10细菌性食管溃疡DA25.2过敏或免疫疾病引起的食管溃疡DA25.12寄生虫性食管溃疡ME24.A 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A2食管出血ME24.A2持续性炎症所致慢性内脏痛DA20.3 食管穿孔
DA20.30自发性食管破裂DA20.3Y其他特指的食管穿孔DA20.3Z未特指的食管穿孔ME24.9 胃肠出血
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91膈疝ME24.91食管梗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亚型,其特征为存在典型反流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但常规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破损或巴雷特食管改变。其本质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发症状,但未达到黏膜损伤的肉眼可见阈值。
病因学特征
-
精神心理因素:
- 慢性应激状态可通过脑-肠轴相互作用增加内脏敏感性,改变食管痛觉阈值。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患者更易出现症状感知增强现象。
-
食管动力异常:
- 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一过性松弛增加是核心机制。正常吞咽时的LES松弛持续时间<10秒,而病理性松弛可达>30秒,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高脂饮食可诱发此现象。
-
黏膜防御机制削弱:
- 微观层面存在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异常,导致跨细胞电阻降低。黏膜碳酸氢盐分泌减少、上皮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使组织对反流物的化学清除能力受损。
-
解剖与机械因素:
- 食管裂孔疝在NERD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肥胖通过增加腹内压梯度促进反流,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kg/m²,反流风险升高1.6倍。
-
激素调节失衡:
- 孕激素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降低LES基础压,妊娠中后期约40-85%孕妇出现反流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代谢率增加可能加重症状。
病理机制
-
动力与屏障失衡:
- 食管蠕动幅度<30mmHg时属于无效蠕动,导致化学清除时间延长。黏膜屏障由三层防御构成(上皮前黏液层、上皮细胞层、上皮后血流供应),任一层次缺陷均可诱发症状。
-
感觉过敏现象:
-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等伤害性受体在食管黏膜表达上调,使pH5-6的弱酸环境即可激活伤害性神经传导。中枢敏化可能导致痛觉超敏反应。
-
微观结构改变:
- 电子显微镜可见细胞间隙扩张(Dilated Intercellular Spaces, DIS),这是酸暴露后最早出现的超微结构改变。DIS程度与症状严重度呈正相关(r=0.42, p<0.01)。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群:
- 烧心(pyrosis)具有特征性昼夜节律,60%患者夜间症状影响睡眠。直立位症状缓解机制涉及重力辅助清除和唾液中和作用。
-
非典型表现:
- 高达30%患者合并食管外症状,包括喉部紧缩感(globus sensation)、牙釉质腐蚀、慢性喉炎等。功能性吞咽困难多表现为固体食物通过延迟感,但无实际梗阻证据。
参考文献:《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