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食管受压综合征Tracheo-oesophageal compressive syndrome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LA8B.3

关键词

索引词Tracheo-oesophageal compressive syndrome、气管-食管受压综合征、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无名动脉压迫气管、头臂动脉压迫综合征、无名动脉压迫气管综合征、食管后无名动脉起源异常
缩写TECS
别名气管食管受压综合征、气管食道压迫综合征、气管食道受压综合症

气管-食管受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检查阳性: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显示头臂干(无名动脉)从食管后方穿过,对气管和/或食管造成压迫。
    • 内镜检查阳性:纤维支气管镜或食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和/或食管的狭窄、变形或其他异常表现,并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呼吸系统症状:活动后喘息、呼吸急促,夜间睡眠时打鼾、憋醒现象(常见,70%-90%)。
      • 消化系统症状:进食固体食物时感觉吞咽费力,伴有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情况(常见,60%-80%)。
      • 刺激性咳嗽:咳嗽的声音音调较高,大多是金属性咳嗽(常见,50%-70%)。
    • 体征
      • 吸气相杂音:颈部听诊器下闻及吸气相杂音(stridor),提示存在上呼吸道狭窄(常见,70%-90%)。
      • 颈部肿块:触诊时可发现颈部有异常肿块,尤其是甲状腺肿大或肿瘤(常见,50%-70%)。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或内镜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 体征支持(吸气相杂音+颈部肿块)。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异常意义:显示气管移位、狭窄或变形(常见,80%-90%)。
    • CT扫描
      • 异常意义:清晰显示气管和食管的解剖结构,以及压迫的程度和位置(常见,80%-90%)。
    • MRI检查
      • 异常意义:有助于评估软组织结构和血管异常(常见,70%-80%)。
  2. 内镜检查

    • 纤维支气管镜
      • 异常意义:直接观察气管内部情况,评估气管狭窄程度(常见,70%-80%)。
    • 食管镜
      • 异常意义:直接观察食管内部情况,评估食管狭窄程度(常见,60%-70%)。
  3. 其他辅助检查

    • 肺功能测试
      • 异常意义:评估气道阻力和通气功能(常见,60%-70%)。
    • 血液检查
      • 异常意义:排除感染或其他系统性疾病(较少见,10%-20%)。
  4. 临床鉴别检查

    • 喉部检查
      • 异常意义:评估声带功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声嘶(较少见,10%-20%)。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阳性:显示气管移位、狭窄或变形,提示气管受压。
    • CT扫描阳性:清晰显示气管和食管的解剖结构及压迫情况,进一步确认诊断。
    • MRI检查阳性:评估软组织结构和血管异常,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
  2. 内镜检查

    • 纤维支气管镜阳性:直接观察到气管狭窄,确定病变范围。
    • 食管镜阳性:直接观察到食管狭窄,确定病变范围。
  3. 肺功能测试

    • FEV1/FVC比值降低:提示气道阻力增加,可能与气管受压有关。
    • 最大呼气流量降低:提示气道狭窄,影响通气功能。
  4.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 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和内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食管镜),结合典型症状及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内镜检查和肺功能测试为辅,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权威依据:《胸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指南》、《呼吸系统疾病内镜检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