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晶状体Spherophakia
编码LA12.3
关键词
索引词Spherophakia、球形晶状体、先天性球形晶状体、单侧球形晶状体、小球形晶状体NOS,单侧、双侧球形晶状体、小球形晶状体NOS,双侧
同义词congenital spherophakia、microspherophakia NOS
缩写SPH
别名微球形晶状体、先天性小球形晶状体、congenitalspherophakia、microspherophakiaNOS
球形晶状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
- LTBP2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或ADAMTSL4基因致病性突变。
- 影像学特征: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显示晶状体赤道部直径≤7mm(正常9-10mm),前房深度≤2mm(正常3-3.5mm)。
- 基因检测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遗传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屈光性高度近视(≥-10D)伴调节功能异常。
- 散瞳后裂隙灯检查可见晶状体呈球形(球径/赤道径比值≥1.5)。
- 家族史: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家族史(同胞患病率25%)。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基因检测结果,需同时满足:
- UBM显示晶状体赤道部直径≤7mm + 屈光性近视≥-10D。
- 排除马凡综合征、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等其他晶状体异位疾病。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 眼部影像学检查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 ├─ 晶状体形态测量
│ └─ 房角结构评估
├─ 眼前节OCT
│ └─ 前房深度定量分析
└─ B型超声
└─ 晶状体脱位筛查 -
判断逻辑:
- UBM:
- 晶状体赤道部环形轮廓消失(正常呈锯齿状)→ 悬韧带发育异常。
- 虹膜根部与角膜夹角<20° → 房角关闭风险分级。
- 眼前节OCT:
- 前房容积<100mm³ → 青光眼风险预警(需联合眼压监测)。
- 基因检测:
- LTBP2突变阳性 + 典型UBM表现 → 确诊。
- FBN1突变阳性 → 需排除马凡综合征继发改变。
- UBM: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基因检测:
- LTBP2 c.3448C>T(p.Arg1150Ter)突变:
- 无义突变导致截短蛋白,悬韧带纤维断裂风险增加3倍。
- ADAMTSL4 c.757_758del(p.Leu253ValfsTer12)突变:
- 移码突变与早发性晶状体脱位相关(平均发病年龄4.2岁)。
- LTBP2 c.3448C>T(p.Arg1150Ter)突变:
-
超声参数:
- 晶状体厚度>4mm(正常3.5-4mm):
- 每增加0.1mm,闭角型青光眼风险上升18%。
- 悬韧带可见长度<1mm(正常1.5-2mm):
- 预测晶状体脱位敏感性92%,特异性88%。
- 晶状体厚度>4mm(正常3.5-4mm):
-
屈光状态:
- 等效球镜度≤-15D:
- 需警惕弱视风险,建议3岁前进行屈光矫正。
- 等效球镜度≤-15D: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基因检测与UBM特征性表现,需与Weill-Marchesani综合征鉴别(后者伴短指畸形)。
- 辅助检查优先选择UBM评估房角结构,基因检测指导遗传咨询。
- 实验室异常指标需动态监测,晶状体厚度>4.5mm建议预防性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参考文献:
- JAMA Ophthalmology 球形晶状体诊疗共识(2023版)
-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LTBP2基因突变谱分析(2022)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先天性晶状体疾病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