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体静脉阻塞Unspecified Systemic vein obstruct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22:23:14
编码BD73.2Z

关键词

索引词Systemic vein obstruction、未特指的体静脉阻塞、体静脉阻塞
缩写TVT、未特指体静脉阻塞
别名未特指的体静脉血栓形成、未指定的体静脉血栓

未特指的体静脉阻塞(BD73.2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静脉造影
      • 直接显示静脉内充盈缺损或血流截断(敏感性95%,特异性99%)
    • 超声检查
      • 加压超声显示静脉不可压缩性 + 多普勒血流信号缺失(敏感性97%,特异性96%)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三联征
      • 局部肢体肿胀(患肢周径较健侧增加≥2cm)
      • 沿静脉走行区压痛(触诊阳性)
      • 皮肤温度升高伴红斑/紫绀
    • 影像学阳性发现
      • CTA/MRA显示静脉充盈缺损或侧支循环开放
      • 超声显示静脉不可压缩性及血流中断
  3.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可信度)

    • D-二聚体升高
      • 0.5 mg/L(年龄<50岁)

      • 年龄×0.01 mg/L(年龄≥50岁)

    • 危险因素存在
      • ≥2项Virchow三要素(制动/高凝/内皮损伤)
    • Homans征阳性
      • 足背屈引发小腿疼痛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超声检查] B --> B2[CT静脉成像-CTAV] B --> B3[MR静脉成像-MRV] B --> B4[静脉造影]

C --> C1[D-二聚体] C --> C2[凝血功能] C --> C3[血常规]

D --> D1[静脉压测量] D --> D2[体积描记法]

判断逻辑

  1. 超声检查

    • 阳性标准:静脉不可压缩 + 血流信号消失
    • 逻辑链:首选筛查→阳性可诊断→阴性但高临床概率需进一步检查
  2. CT静脉成像(CTAV)

    • 阳性标准: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 + 管腔狭窄
    • 逻辑链:盆腔/腹腔静脉首选→可同步评估肿瘤压迫等继发因素
  3. MR静脉成像(MRV)

    • 阳性标准:T2WI流空信号中断 + 血栓高信号
    • 逻辑链:碘造影剂禁忌者替代方案→优于评估静脉壁炎症
  4. D-二聚体

    • 阴性排除价值:<0.5 mg/L可排除急性血栓(敏感性>95%)
    • 阳性局限:需结合影像学(特异性<50%)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D-二聚体

    • 异常升高(>年龄校正阈值):
      • 意义:提示纤维蛋白溶解活跃,支持血栓形成
      • 处理:需影像学确认血栓部位
    • 进行性升高
      • 意义:提示血栓扩展或新发栓塞
      • 处理:需调整抗凝强度
  2. 凝血功能

    • APTT缩短(<25s):
      • 意义:高凝状态标志
      • 处理:需排查易栓症(如抗磷脂抗体)
    • Fibrinogen升高(>4g/L):
      • 意义:急性期反应/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3. 血常规

    • 血小板计数下降(<100×10⁹/L):
      • 意义:警惕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
      • 处理:需停用肝素类药物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
      • 意义:提示感染性静脉炎可能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急性期诊断
    • 首选超声检查(肢体静脉)或 CTAV(躯干静脉)
    • 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低/中概率病例
  2. 慢性期评估
    • MRV评估血栓机化程度及侧支循环
    • 静脉压测量判断血流动力学损害
  3. 病因溯源
    • 所有患者需筛查易栓症(抗磷脂抗体/凝血因子检测)
    • 内脏静脉阻塞者强制肿瘤筛查(CEA/CA19-9等)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指南》
  • ACCP《静脉血栓栓塞抗栓治疗指南》(第11版)
  •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管理指南》延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