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Unspecified Non-atherosclerotic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编码BD41.Z
关键词
索引词Non-atherosclerotic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未特指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症
缩写NASCAD、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缩写
别名慢性非动脉硬化闭塞症、非动脉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慢性非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慢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未特指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动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异常率≥95%)。
-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异常率≥90%)。
- 排除动脉粥样硬化:
- 无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脂质核心等影像学特征)。
- 血脂谱正常(LDL-C < 3.0 mmol/L,无脂代谢紊乱)。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核心症状组合:
- 间歇性跛行(运动诱发的肢体疼痛) + 静息痛(夜间加重)。
- 肢体远端皮肤改变(苍白/发绀、皮温降低) + 营养障碍(毛发脱落、指甲畸形)。
- 体征三联征:
- 动脉搏动减弱/消失(足背/胫后动脉)。
- 肢体抬高试验阳性(60°抬高后≤30秒出现苍白)。
- 溃疡/坏疽(晚期病例)。
- 核心症状组合: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2项"核心症状组合"或"体征三联征"。
- 高度疑似:满足影像学证据 + 排除动脉粥样硬化 + 1项核心症状。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无创检查] A --> C[实验室筛查] B --> D[踝臂指数 ABI] B --> E[多普勒超声] B --> F[节段性压力测量] C --> G[炎症标志物 CRP/ESR] C --> H[凝血功能] D --> I[异常?] I --> J[是 → 进阶影像学] I --> K[否 → 随访] J --> L[CTA/MRA] J --> M[DSA 金标准] -
判断逻辑:
- ABI(踝臂指数):
- <0.9 → 提示闭塞(特异性80%),需结合症状。
-
1.3 → 提示血管钙化,排除动脉粥样硬化。
- 多普勒超声:
- 血流速度峰值 > 200 cm/s → 狭窄 > 50%。
- 血流信号消失 → 完全闭塞。
- CTA/MRA:
- 管腔狭窄 > 70% + 无斑块特征 → 支持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 DSA:
- "截断征"(血流突然中断) + 侧支循环形成 → 确诊闭塞。
- ABI(踝臂指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 > 10 mg/L:提示血管活动性炎症,需抗炎治疗。
- ESR > 20 mm/h:反映慢性炎症状态,监测疾病进展。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 > 0.5 mg/L:排除急性血栓,>1.0 mg/L提示高凝状态。
- 纤维蛋白原 > 4 g/L: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重缺血。
-
代谢指标:
- 同型半胱氨酸 > 15 μmol/L:血管内皮损伤标志,需补充叶酸/B12。
- 空腹血糖 > 7.0 mmol/L:排除糖尿病性血管病变。
-
自身抗体:
- ANA/ANCA阳性:提示血管炎可能,需重新评估病因分类。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影像学证实闭塞 + 排除动脉粥样硬化 + 典型缺血症状。
- 检查策略:
- 首选ABI/超声初筛 → CTA/MRA定位病变 → DSA确诊及介入准备。
- 实验室重点:
- CRP/ESR评估炎症活性,凝血功能指导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4版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