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淋巴水肿Unspecified Lymphoedema
编码BD93.Z
关键词
索引词Lymphoedema、未特指的淋巴水肿、淋巴水肿
缩写LE、Lymphedema-NOS
别名淋巴性水肿、淋巴液肿、淋巴积液、淋巴阻塞水肿、淋巴管水肿
未特指的淋巴水肿(BD9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淋巴显像(Lymphoscintigraphy)显示特征性改变:淋巴管显影延迟(>2小时)、侧支循环形成或皮肤反流(特异性>90%)。
- MRI-T2加权像显示皮下组织网状淋巴管扩张伴脂肪沉积(特异性>85%)。
- 临床体征:
- Stemmer征阳性(无法捏起足背/手指背侧皮肤),伴进行性无痛性肿胀(持续>3个月)。
- 影像学确诊: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肢体非对称性肿胀(早期凹陷性,晚期非凹陷性)
- 皮肤三联征: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发生率50%-70%)
- 高危因素:
- 癌症手术/放疗史(尤其乳腺癌、妇科肿瘤)
- 反复丹毒发作史(≥2次/年)
- 家族性淋巴水肿病史
- 典型临床表现:
-
排除标准:
- 静脉功能不全(超声多普勒排除深静脉血栓)
- 心/肾/肝功能不全所致水肿(血清白蛋白>35g/L,NT-proBNP<125pg/mL)
- 脂肪水肿(对称性脂肪堆积,无Stemmer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淋巴水肿评估] --> B[临床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功能检测] B --> B1[病史:手术/感染/家族史] B --> B2[体格检查:Stemmer征+皮肤改变] C --> C1[淋巴显像:金标准] C --> C2[MRI:脂肪沉积评估] C --> C3[高频超声:蜂窝样改变] D --> D1[周径测量:体积变化] D --> D2[生物电阻抗:细胞外液比例]
判断逻辑:
- 淋巴显像:
- 显影延迟>2小时 → 淋巴运输功能障碍
- 皮肤反流 → 晚期纤维化风险增高
- 高频超声:
- 表皮回声增强+真皮层"蜂窝征" → 淋巴液积聚(灵敏度85%)
- 无静脉扩张/血栓 → 排除静脉性水肿
- MRI:
- T2高信号网状结构 → 淋巴管扩张
- 脂肪/纤维组织比例>30% → 不可逆性病变标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活动性感染(如丹毒),需抗生素治疗
- IL-6>7 pg/mL:预示纤维化进展,需抗纤维化干预
-
蛋白标志物:
- 血清VEGF-C>800 pg/mL:淋巴管生成异常,指导靶向治疗
- 尿β2微球蛋白>300 μg/L:肾淋巴管损伤标志
-
血常规:
- 淋巴细胞计数<1.0×10⁹/L:继发性免疫缺陷风险,需免疫调节
- 中性粒细胞>75%:急性感染征象
-
基因检测(原发性病例):
- FLT4/VEGFR3突变:Ⅰ型遗传性淋巴水肿诊断依据
- FOXC2突变:伴双行睫的淋巴水肿综合征确诊
四、诊断路径总结
- 疑似病例:Stemmer征阳性+肢体肿胀 → 启动影像学检查
- 确诊:淋巴显像/MRI符合特征性改变 + 排除其他水肿病因
- 分期评估:
- 早期(可逆):生物电阻抗示细胞外液比>40%
- 晚期(不可逆):MRI显示脂肪/纤维化>30%
- 并发症筛查:
- 高频超声排查血管肉瘤(低回声结节+丰富血流)
- 血清IL-6监测纤维化进程
参考文献:
-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ymphology. Lymphology. 2020;53(1)
-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Survivorship v2.2023
- Brorson H, et al. Plast Reconstr Surg. 2019;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