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的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Unspecified Cholesterol atheroembolism

更新时间:2025-06-18 16:44:10
编码BD53.4Z

关键词

索引词Cholesterol atheroembolism、未特指部位的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胆固醇栓塞综合征
缩写CAE
别名胆固醇栓塞、胆固醇结晶栓塞、胆固醇动脉栓塞

未特指部位的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组织病理学确诊
    • 受累器官(皮肤、肾脏等)活检显示小动脉内胆固醇结晶裂隙(需偏振光显微镜证实),伴周围多核巨细胞反应及纤维蛋白栓塞。

必须条件

  1. 临床三联征(至少满足两项):

    • 突发或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肾脏、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
    • 近期(2-8周内)动脉操作史(血管造影/手术)或抗凝治疗
    • 典型皮肤表现(网状青斑、蓝趾综合征、紫癜样皮疹)
  2. 实验室支持证据(至少一项):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⁹/L
    • 血清补体C3/C4水平降低
    • 尿沉渣检出嗜酸性粒细胞

支持条件

  1. 影像学证据

    • 超声/CTA显示主动脉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4mm)
    • 视网膜检查发现Hollenhorst斑(特异性98%)
  2. 排除标准

    • 无脓毒症、ANCA相关血管炎或其他栓塞性疾病证据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检查阴性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1(实验室检查) A --> B2(影像学检查) A --> B3(病理学检查)

B1 --> C1(全血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 B1 --> C2(肾功能-血肌酐/胱抑素C) B1 --> C3(补体C3/C4检测) B1 --> C4(尿沉渣分析)

B2 --> D1(血管超声-斑块评估) B2 --> D2(CTA-主动脉斑块检测) B2 --> D3(眼底检查-Hollenhorst斑)

B3 --> E1(皮肤活检-偏振光镜检) B3 --> E2(肾活检-胆固醇裂隙)

判断逻辑

  1. 皮肤活检

    • 优先选择网状青斑边缘的新鲜皮损(阳性率70%)
    • 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器官活检(如肾活检阳性率90%)
  2. 血管超声

    • 斑块厚度≥4mm或溃疡性斑块者,栓塞风险增加3倍
    • 需与CTA结合评估斑块稳定性
  3. 嗜酸性粒细胞检测

    • 敏感性60%,但需排除寄生虫感染等继发因素
    • 动态监测:栓塞后2-3周达峰值,6周后逐渐下降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CAE相关) 处理建议
嗜酸性粒细胞 0.02-0.5×10⁹/L ≥0.5×10⁹/L提示炎症反应(敏感性60%) 重复检测,排除过敏/寄生虫感染
补体C3 0.9-1.8 g/L <0.9 g/L提示补体激活(特异性85%) 联合C4检测,评估免疫状态
尿嗜酸细胞 <5%尿沉渣细胞 ≥5%提示肾小管间质损伤(特异性92%) 需行肾活检确认
胱抑素C 0.6-1.2 mg/L 升高早于血肌酐(预测肾损伤进展) 每48小时监测肾功能
乳酸脱氢酶(LDH) 140-280 U/L >500 U/L提示多器官微梗死 排查心肌/肠系膜梗死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高危人群筛查:近期血管操作史+新发器官功能障碍者,应启动CAE诊断流程
  2. 确诊路径:皮肤/肾活检优先,无法活检时需满足:
    • 必须条件全部达标 + 至少两项支持条件
  3. 鉴别重点:需与脓毒性栓塞、抗磷脂综合征、ANCA血管炎进行鉴别

参考文献

  • KDIGO《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4更新版)
  •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10th ed, 2023)
  • 《Mayo Clinic血管炎诊断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