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主动脉瓣狭窄Unspecified Aortic valve stenosis
编码BB70.Z
关键词
索引词Aortic valve stenosis、未特指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阻塞、主动脉瓣梗阻 [possible translation]、主动脉瓣梗阻
缩写AS
别名主动脉瓣病变-狭窄型、心脏主动脉瓣狭窄
未特指的主动脉瓣狭窄(BB70.Z)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劳力性呼吸困难:
- 活动后气促或呼吸费力,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及肺静脉淤血相关(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60%-80%)。
- 胸痛(心绞痛样疼痛):
- 胸部压迫感或疼痛,由心肌氧供需失衡引起(发生率:40%-60%,多见于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
- 晕厥或眩晕:
- 体力活动时突发意识丧失或头晕,与脑灌注不足相关(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20%-30%)。
非典型症状
- 疲劳与运动耐力下降:
- 日常活动耐量显著降低(无症状期患者发生率:10%-20%,可能与心输出量减少相关)。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提示进展至左心衰竭(晚期患者发生率:15%-25%)。
- 心悸:
- 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引发(发生率:10%-15%,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相关)。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 听诊特征: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最响,呈递增-递减型(crescendo-decrescendo),向颈动脉传导(检出率:90%-95%)。
- 杂音强度与狭窄程度相关:重度狭窄时杂音可能减弱(矛盾性减弱现象)。
- 心音异常:
- S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成分(A2)延迟或钙化导致(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70%-85%)。
- S4奔马律:左心室肥厚及顺应性下降(发生率:40%-50%)。
- 脉搏特征:
- 细迟脉(pulsus parvus et tardus):颈动脉搏动上升缓慢、振幅低(重度狭窄特异性体征,发生率:50%-70%)。
非典型体征
- 左心室肥厚体征:
- 心尖搏动增强、范围扩大(触诊检出率:60%-75%)。
- 心力衰竭体征:
- 肺部湿啰音、下肢水肿(晚期患者发生率:20%-30%)。
影像学与实验室特征
- 超声心动图(核心诊断工具)
- 瓣膜形态:瓣叶增厚、钙化,开放受限(检出率:95%-100%)。
- 血流动力学参数:
- 平均跨瓣压差 ≥40 mmHg(重度狭窄标准)。
- 主动脉瓣口面积 ≤1.0 cm²(敏感性:90%-98%)。
- 心电图表现
- 左心室肥厚伴劳损:V5-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发生率:70%-85%)。
- 传导异常:左束支阻滞或房室阻滞(发生率:10%-20%)。
- 胸部X线
- 主动脉瓣钙化:侧位片可见瓣膜区钙化影(老年患者检出率:60%-80%)。
- 心脏扩大:左心室扩大(晚期患者发生率:30%-50%)。
症状与体征出现几率总结
特征 | 发生率 | 文献支持 |
---|---|---|
劳力性呼吸困难 | 60%-80% | 《ESC Valvular Heart Disease Guidelines》 |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 90%-95% |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
S2减弱或消失 | 70%-85% | 《Circulation》 |
平均跨瓣压差 ≥40 mmHg | 诊断特异性 >95% | 《JACC Imaging》 |
注释:
- 未特指的主动脉瓣狭窄需排除风湿性、先天性等特定病因,但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主动脉瓣狭窄高度重叠。
- 无症状患者可能通过心脏杂音或影像学偶然发现,但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提示病情进展至重度阶段。
- 影像学评估(尤其是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与分期的核心依据,需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 Otto CM, et al. 2020 ACC/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irculation. 2021.
- Baumgartner H, et al. ESC/EAC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Eur Heart J. 2017.
- Nishimura RA, et al. Aortic Valve Disease. In: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11th ed. Elsevi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