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急性动脉闭塞Unspecified Acute arterial occlusion
编码BD30.Z
关键词
索引词Acute arterial occlusion、未特指的急性动脉闭塞、急性动脉闭塞
缩写AAO
别名急性动脉阻塞、突发性动脉闭塞、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动脉堵塞
未特指的急性动脉闭塞 (BD30.Z)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6P"体征阳性:
- 同时满足≥4项: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皮温降低(Poikilothermia)。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动脉血流中断伴血栓充盈缺损。
- CTA/MRA显示动脉管腔突然截断伴远端无对比剂充盈。
- 典型"6P"体征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因学依据):
- 高危病因存在:
- 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近期血管手术/创伤(1个月内)。
- 动脉粥样硬化病史(Fontaine分期≥II期)。
- 实验室异常指标:
- D-二聚体>0.5 mg/L(FEU单位)且进行性升高。
- 乳酸≥2 mmol/L(反映组织缺血)。
- 高危病因存在: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影像学证据不明确,需同时满足:
- ≥3项"6P"体征阳性。
- D-二聚体>1.0 mg/L + 高危病因存在。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多普勒超声)
A --> B2(踝肱指数 ABI)
B1 --> C[异常?]
B2 --> C
C -->|阳性| D[CTA/MRA]
C -->|阴性| E[排除诊断]
D --> F[明确闭塞?]
F -->|是| G[DSA确诊+介入准备]
F -->|否| H[其他检查]
判断逻辑:
-
多普勒超声:
- 闭塞处血流信号消失,远端动脉流速骤降(<10 cm/s)。
- 若阳性需立即启动CTA,阴性需结合ABI(<0.4提示重度缺血)。
-
CTA/MRA:
- 定位闭塞部位(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占比80%)。
- 评估侧支循环:侧支丰富者缺血耐受时间延长(6-8小时 vs 4-6小时)。
-
DSA:
- 金标准:明确血栓形态(栓子呈"半月征",血栓呈"鼠尾征")。
- 指导治疗:机械取栓/溶栓导管放置位置选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D-二聚体 | >0.5 mg/L | 急性血栓形成标志,>1.0 mg/L提示广泛血栓;动态监测评估溶栓效果。 |
乳酸 | ≥2 mmol/L | 组织低灌注指标,>4 mmol/L提示不可逆坏死风险;每2小时监测指导血运重建决策。 |
白细胞计数 | >12×10⁹/L | 合并感染/组织坏死(如肠系膜动脉闭塞);需立即广谱抗生素覆盖。 |
肌酸激酶 (CK) | >200 U/L | 肌肉缺血损伤标志,>1000 U/L预警筋膜室综合征。 |
血肌酐 | 较基线升高>50% | 肾动脉闭塞或休克继发肾损伤;需优化液体管理。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6P"体征组合(≥4项)联合影像学直接证据(DSA/CTA)。
- 辅助检查流程:超声/ABI初筛 → CTA/MRA定位 → DSA确诊+治疗一体化。
- 实验室预警重点:
- D-二聚体>1.0 mg/L + 乳酸>4 mmol/L = 紧急血运重建指征。
- CK>1000 U/L = 需筋膜切开术评估。
参考文献:
- ESC《急性肢体缺血管理指南》(2023)
- AHA/ACC《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2022)
- 《血栓与止血学》(ISTH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