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Other specified Deep vein thrombos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4:54:56
编码BD71.Y

关键词

索引词Deep vein thrombosis、其他特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血栓形成
缩写DVT
别名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Limb-Deep-Vein-Thrombosis

其他特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显示肝静脉、肾静脉等非典型部位静脉腔内充盈缺损或血流中断。
      • 静脉造影(金标准)显示静脉完全/部分阻塞伴侧支循环形成(适用于疑难病例)。
    • 病理学证据
      • 血栓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显示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混合血栓结构(需排除肿瘤性血栓)。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肝静脉血栓:右上腹持续钝痛 + 肝肿大 + 腹水(三联征)。
      • 肾静脉血栓:突发腰痛 + 肉眼血尿 + 尿量减少(急性肾功能恶化)。
    • 高风险状态
      • 存在遗传性抗凝缺陷(抗凝血酶III/蛋白C/S缺乏)或获得性高凝状态(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
    • 实验室指标
      • D-二聚体 > 500 μg/L FEU(排除其他病因后)。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直接影像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三联征/三主征)。
      • D-二聚体 > 500 μg/L + 至少一项高风险状态。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一级筛查
    ├─ D-二聚体检测(快速初筛)
    ├─ 彩色多普勒超声(肢体/腹部静脉)

    二级确诊
    ├─ CT静脉成像(CTV)
    │ ├─ 腹部CTV(肝/肾静脉)
    │ └─ 盆腔CTV(髂静脉)
    ├─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

    三级鉴别
    └─ 静脉造影(金标准,用于疑难病例)

  2. 判断逻辑

    • D-二聚体
      • 500 μg/L:启动影像学检查,阴性预测值>98%(排除急性DVT)。

    • 超声
      • 肝静脉血栓:肝肿大+肝静脉血流消失+侧支开放 → 提示Budd-Chiari综合征。
      • 肾静脉血栓:肾体积增大+静脉内低回声 → 需CTA确认。
    • CTV/MRV
      • 充盈缺损长度>5cm或阻塞>50%管腔 → 确诊血栓。
      • 肝静脉血栓合并下腔静脉阻塞 → 提示BCS分型。
    • 静脉造影
      • 血流截断伴"蜘蛛网"样侧支 → 确诊并指导介入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显著升高(>2000 μg/L)
      • 提示广泛血栓形成或肺栓塞风险,需紧急抗凝。
    • PT/APTT延长
      • 可能反映肝素治疗有效,或肝功能受损(肝静脉血栓)。
  2. 肾功能指标

    • 血肌酐急升+蛋白尿(>3.5g/24h)
      • 肾静脉血栓致肾病综合征的典型改变,需扩容+抗凝。
  3. 肝功能指标

    • ALT/AST升高+胆红素>34μmol/L
      • 肝静脉血栓导致肝细胞坏死的表现,需血栓清除术。
  4. 血常规

    • 血小板<50×10⁹/L
      • 警惕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需换用非肝素抗凝剂。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直接影像证据(CTV/MRV/造影),D-二聚体用于初筛排除。
  • 肝静脉血栓重点评估三联征+肝功能,肾静脉血栓关注腰痛+肾功能恶化。
  • 实验室异常意义
    • D-二聚体>500μg/L启动影像检查
    • 肝肾功能指标提示器官损伤程度
    • 血小板监测防止抗凝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ISTH《静脉血栓栓塞诊断指南》(2023)
  2. 《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 2022)
  3. ACCP《抗栓治疗指南》(第11版, 2024)
  4. 《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诊疗路径》(KDIGO,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