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with mid range ejection fraction
编码BD11.1
关键词
索引词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with mid range ejection fraction、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HFmEF[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心肌病引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心肌炎引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其他疾患引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左室衰竭I级、左室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NYHA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普通体力活动不导致过度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气短)、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左室衰竭II级、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左室衰竭III级、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左室衰竭IV级
同义词HFmEF - [heart failure with mid range ejection fraction]
缩写HFmrEF
别名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衰、中等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中等射血分数的心衰、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LVEF中间值的心力衰竭、LVEF中间值的心衰
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HFmrEF)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1%-49%。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症状和体征:
- 典型症状: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乏力、水肿(下肢或腹部水肿)。
- 体征: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湿啰音)、心脏杂音、外周水肿。
- 客观证据:
- 超声心动图显示 LVEF 在 41%-49% 之间。
- BNP 或 NT-proBNP 水平升高。
- 临床症状和体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病史:
- 心血管疾病史(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
- 其他系统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
- 急性心肌损伤史(如心肌炎、心肌梗死等)。
- 影像学表现:
- 胸部 X 线:肺淤血、心脏扩大。
- 心脏 MRI:心肌纤维化。
- 实验室检查: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血症)。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 病史: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心动图:
- 异常意义:LVEF 在 41%-49% 之间,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左心室壁厚度增加或心腔扩大。
- 胸部 X 线:
- 异常意义:肺淤血、心脏扩大,提示心力衰竭的存在。
- 心脏 MRI:
- 异常意义:心肌纤维化,有助于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
- 超声心动图:
-
临床鉴别检查:
- 心电图:
- 异常意义:ST-T 改变、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提示心脏病变。
- 动态心电图监测:
- 异常意义:长时间记录心电活动,发现隐匿性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事件。
- 运动负荷试验:
- 异常意义:评估心脏在运动状态下的反应,识别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
- 心电图:
-
流行病学调查:
- 病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心血管疾病史、其他系统性疾病史和急性心肌损伤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 病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BNP/NT-proBNP 检查:
- 异常意义:BNP > 100 pg/mL 或 NT-proBNP > 300 pg/mL 提示心力衰竭。这些标志物的升高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依据。
-
血液生化检查:
- 电解质紊乱:
- 异常意义:低钾、低钠血症,提示电解质失衡,影响心脏功能。
- 肝功能检查:
- 异常意义:肝酶升高,提示肝脏受损,可能是右心衰竭的表现之一。
- 肾功能检查:
- 异常意义: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间接反映心脏功能受损。
- 电解质紊乱: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
- 异常意义: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需进一步评估。
- 白细胞计数:
-
凝血功能检查:
- D-二聚体:
- 异常意义:D-二聚体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血栓形成或纤溶亢进,需警惕肺栓塞等并发症。
- D-二聚体: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 LVEF 在 41%-49% 之间的超声心动图结果,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超声心动图、胸部 X 线、心脏 MRI)和心电图为主,帮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 BNP/NT-proBNP 水平、电解质紊乱和其他血液生化指标。
权威依据:《中国全科医学》、《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指南》、《Fields Virology》、流行病学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