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某些获得性主动脉异常Unspecified Certain acquired abnormalities of aorta

更新时间:2025-06-19 00:42:14
编码BD52.7Z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acquired abnormalities of aorta、未特指的某些获得性主动脉异常、某些获得性主动脉异常
缩写WTSDDGGZDYGCC、ATAD
别名成年发病的主动脉问题、非先天性主动脉异常、Acquired-Aortic-Abnormality-Not-Otherwise-Specified

未特指的某些获得性主动脉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CTA/MRI显示主动脉异常(直径≥正常值1.5倍定义为动脉瘤;内膜撕裂/假腔形成定义为夹层;管腔狭窄>50%定义为狭窄)。
    • 排除先天性因素
      • 基因检测阴性(如FBN1、TGFBR1/2等),无马凡综合征等先天性结缔组织病史。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2项核心症状(胸痛+呼吸困难;或晕厥+周围血管征)。
    • 病因关联证据
      •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持续5年以上)或动脉粥样硬化(LDL≥3.4mmol/L)。
      • 自身免疫指标阳性(ESR≥40mm/h + CRP≥20mg/L + 抗核抗体阳性)。
  3. 阈值标准

    • 确诊: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高度疑似:必须条件中影像学异常 + 支持条件中≥2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B --> D[超声心动图] B --> E[CTA] B --> F[MRI] C --> G[炎症标志物] C --> H[自身抗体] D --> I[评估瓣膜功能/主动脉直径] E --> J[三维重建主动脉结构] F --> K[评估血管壁炎症] G --> L[CRP/ESR] H --> M[ANCA/抗核抗体]

判断逻辑

  1. 超声心动图
    • 升主动脉直径>4.0cm→动脉瘤风险;主动脉瓣反流面积>0.3cm²→关闭不全。
  2. CTA
    • 内膜钙化移位→夹层;血管壁钙化+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
  3. MRI
    • T2加权高信号→活动性血管炎;延迟强化→纤维化。
  4. 实验室联检
    • CRP>50mg/L+ESR>50mm/h→活动性炎症;ANCA阳性→血管炎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10mg/L:提示血管炎症活动,需排查感染/自身免疫病。
    • ESR>20mm/h(男)/30mm/h(女):持续升高需结合影像学评估血管炎。
  2. 血脂谱
    • LDL≥4.1mmol/L:动脉粥样硬化高危,需强化降脂治疗。
  3. 自身抗体
    • 抗核抗体阳性+抗dsDNA阳性:提示结缔组织病相关主动脉炎。
  4. D-二聚体
    • >0.5μg/mL:急性夹层排除阈值(敏感性>95%)。
  5. 血常规
    • 白细胞>11×10⁹/L+中性粒>80%:提示感染性主动脉病变。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影像学(CTA/MRI)证实主动脉结构异常+排除先天性病因。
  • 检查策略
    1. 超声/CTA初筛→异常者行MRI评估血管壁活动性炎症
    2. 实验室聚焦CRP/ESR/LDL/自身抗体四联评估
  • 关键警示
    • 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排除急性夹层
    • HLA-B27阳性者需警惕强直性脊柱炎继发主动脉炎

参考文献

  1. ACC/AHA《胸主动脉疾病诊断与管理指南》(2022)
  2. ESC《血管炎诊断立场声明》(2021)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主动脉疾病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