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遗传性血小板质量缺陷Unspecified Inherited qualitative platelet defects
编码3B62.0Z
关键词
索引词Inherited qualitative platelet defects、未特指的遗传性血小板质量缺陷、遗传性血小板质量缺陷、遗传性血小板机能不全、遗传性出血性血小板机能不全、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遗传性出血性血小板无力症
缩写WTCYXBJLDX、WTCYXBJLZDX
别名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疾病、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紊乱
未特指的遗传性血小板质量缺陷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血小板功能异常证据:
- 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对≥2种激动剂(ADP、胶原、瑞斯托霉素)反应显著降低(聚集率<正常值下限50%)。
-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闭合时间显著延长(胶原/肾上腺素或胶原/ADP通道>正常上限2倍)。
- 遗传学证据:
- 基因检测确认与血小板功能相关的致病性突变(如MYH9、ITGA2B、ITGB3等基因)。
- 血小板功能异常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出血表现:
- 自发性皮肤瘀斑/瘀点(≥3处/月)或反复鼻衄(≥2次/周)。
- 创伤后出血时间延长(>15分钟)。
- 排除性条件:
- 血小板计数正常(≥150×10⁹/L),排除数量减少性疾病。
- 无获得性因素(近期药物史、肝肾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疾病)。
- 典型出血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血小板功能异常(必须条件1)
- 遗传学证据(必须条件2)或阳性家族史(一级亲属有类似出血表现)。
- 若无基因检测,需满足:
- 血小板功能异常(必须条件1) + 典型出血表现(支持条件1) + 排除获得性疾病(支持条件2)。
- 确诊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
功能评估检查:
- 血小板聚集试验:
- 判断逻辑:使用不同浓度激动剂(ADP 5μM、胶原 2μg/mL、瑞斯托霉素 1.5mg/mL)检测聚集率。若多通道反应低下,提示内在缺陷。
- PFA-100:
- 判断逻辑:胶原/肾上腺素闭合时间>165秒或胶原/ADP>120秒提示功能异常,需结合聚集试验确认。
- 血小板聚集试验:
-
形态学与分子检查:
- 外周血涂片:
- 判断逻辑:发现巨大血小板(直径>4μm)或异形血小板,提示MYH9相关疾病等亚型。
- 流式细胞术:
- 判断逻辑:检测GPⅡb/Ⅲa(CD41/CD61)表达量,若<30%正常值提示血小板无力症。
- 外周血涂片:
-
遗传学检查:
- 靶向基因Panel测序:
- 判断逻辑:优先筛查ITGA2B、ITGB3、MYH9等基因,发现致病性突变可确诊亚型。
- 靶向基因Panel测序: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小板聚集试验:
- ADP/胶原反应低下(聚集率<40%):提示信号传导或受体缺陷,需排查P2Y12或COX通路突变。
- 瑞斯托霉素反应正常:排除血管性血友病(vWD)。
-
PFA-100闭合时间延长:
- 胶原/肾上腺素>200秒:提示α₂-肾上腺素受体或血栓素通路异常。
-
流式细胞术:
- CD41/CD61表达缺失:确诊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血栓无力症)。
- GPⅠb/Ⅸ表达降低:提示Bernard-Soulier综合征。
-
基因检测:
- MYH9突变:关联May-Hegglin异常,伴中性粒细胞包涵体。
- ITGA2B/ITGB3突变:导致GPⅡb/Ⅲa复合体缺陷,聚集功能完全丧失。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血小板功能试验异常+基因检测,二者缺一不可。
- 辅助检查层级:初筛(PFA-100)→ 功能确认(聚集试验)→ 分型(流式/基因检测)。
- 关键鉴别:需排除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如阿司匹林、尿毒症)及血管性血友病。
参考文献:
- ISTH《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诊断指南》(2020)
- 《Williams Hematology》(第10版)第127章
- NIH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数据库(G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