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遗传性血小板质量缺陷Other specified Inherited qualitative platelet defects
编码3B62.0Y
关键词
索引词Inherited qualitative platelet defects、其他特指的遗传性血小板质量缺陷、Glanzmann血小板无力症、体质性血小板病、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病 [possible translation]、Glanzmann综合征 [possible translation]、Glanzmann-Naegeli障碍 [possible translation]、Glanzmann病、Glanzmann综合征、Glanzmann-Naegeli障碍、Wiskott-Aldrich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缺陷伴血小板减少和湿疹、Aldrich综合征、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伴正常血小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巨血小板减少症伴异常前血小板形成
缩写HTQPD
别名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遗传性血小板病
其他特指的血小板质量缺陷(ICD11:3B62.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基因检测:检出特定基因突变(如ANKRD26、TUBB1、GP1BA等),明确与已知血小板功能障碍相关的致病性变异。
- 血小板功能试验:
-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如GPⅡb/Ⅲa、GPⅠb/Ⅸ/Ⅴ)表达缺陷。
- 血小板聚集试验:对ADP、胶原、瑞斯托霉素等诱导剂反应异常(如ADP诱导的聚集率<40%)。
-
必须条件:
- 出血倾向:至少符合以下两项:
- 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瘀点、鼻衄、牙龈出血)。
- 创伤或术后出血时间延长(>10分钟)。
- 实验室证据:
- 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80 × 10^9/L)。
- 血小板功能检测异常(如出血时间延长、聚集率下降)。
- 出血倾向:至少符合以下两项:
-
支持条件:
-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类似出血表现(30%-50%病例)。
- 血小板形态异常:血涂片显示巨血小板(直径>3.5μm)或颗粒缺失。
- 继发凝血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可能延长。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血小板功能评估
├── 初筛试验
│ ├── 血小板计数(全血细胞分析)
│ ├── 出血时间(IVY法)
│ └── 血涂片镜检(形态学评估)
└── 确诊试验
├── 血小板聚集试验(ADP/胶原/瑞斯托霉素诱导)
├── 流式细胞术(GPⅡb/Ⅲa、GPⅠb/Ⅸ/Ⅴ检测)
└── 基因测序(靶向Panel或全外显子组测序)
其他相关检查
├── 凝血功能(PT、APTT、纤维蛋白原)
└── 骨髓穿刺(排除巨核细胞生成异常)
判断逻辑:
- 初筛试验:
- 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出血时间延长(>8分钟)提示血小板功能障碍。
- 血涂片发现巨血小板或颗粒减少支持遗传性血小板质量缺陷(如MYH9相关疾病)。
- 确诊试验:
- 血小板聚集试验:ADP诱导聚集率<40%提示信号传导缺陷(如P2Y12受体缺乏),瑞斯托霉素诱导聚集异常提示GPⅠb缺陷。
- 流式细胞术:GPⅡb/Ⅲa表达缺失确诊Glanzmann血小板无力症,GPⅠb/Ⅸ表达下降提示Bernard-Soulier综合征。
- 基因检测:检出ANKRD26突变支持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TUBB1突变提示巨血小板症。
三、实验室参考值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血小板计数 | 150-450 × 10^9/L | 正常或轻度减少(≥80×10^9/L),排除单纯血小板减少症 |
出血时间(IVY法) | 2-8分钟 | >8分钟提示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缺陷 |
ADP诱导聚集率 | 60-90% | <40%提示ADP受体(P2Y12)缺陷或信号传导异常 |
GPⅡb/Ⅲa表达率 | ≥95%(流式细胞术) | <5%确诊Glanzmann血小板无力症 |
GPⅠb/Ⅸ表达率 | ≥80%(流式细胞术) | <50%提示Bernard-Soulier综合征 |
血清血栓素B2 | 50-150 ng/L | 显著降低提示血栓素合成缺陷(如COX-1基因突变)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因检测联合血小板功能试验为确诊依据,需排除获得性因素(如药物、尿毒症)。
- 分层诊断:初筛异常者需进一步行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检测明确亚型。
- 治疗提示: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严重出血时输注配型血小板。
参考文献: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
ISTH《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诊断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