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场女性里,大约85%都有过经期不适的情况,中医通过多种方法帮着管痛经。接下来我们结合循证医学的原则,聊聊这些传统疗法现在怎么用更规范。
一、体质辨识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
中医把痛经主要分成三种类型: 气滞血瘀型:来月经前乳房胀,经血里有血块,肚子疼是那种刺痛,常用血府逐瘀汤调整; 寒湿凝滞型:小肚子疼得发冷,喜欢热敷或者喝热水,经血颜色暗,得温着肚子、祛寒; 气血虚弱型:月经结束后还隐隐疼,脸发白,没力气、头晕,得补气血。
研究发现,先辨清体质再治疗,缓解症状的效果更好。建议大家建个月经健康本,记记基础体温、每次月经的症状变化,给医生看病提供参考。
二、穴位干预的标准化操作
专业针灸有几种常用方法:电针是用可控的微电流调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温针灸是针灸加艾灸,用热乎劲儿促进局部血循环;耳穴压豆是在耳朵上贴东西,持续刺激对应部位的神经反射点。
常用的核心穴位有这些:关元穴能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三阴交能调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节奏;地机穴能抑制前列腺素过多分泌;八髎穴能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
研究证明,规范扎针灸能改善子宫动脉的血流情况。但要注意,月经前三天别用太强的刺激,疼得厉害的时候别扎太深。
三、居家自我调理操作规范
在家可以试试这些安全的方法:
- 掌揉法:用掌根顺时针轻轻揉下肚子,每次10-15分钟;
- 点按法:用指腹温柔按气海穴,每回10次,做3组;
- 热敷:用中药热敷包(温度38-40℃就行)敷在腰和屁股连接处。
几个穴位一起用效果更好:归来穴加子宫穴,能缓解突然的痉挛疼;肾俞穴加命门穴,能增强身体自己的止痛能力;足三里加阴陵泉,能调免疫力。
疼得厉害的时候别使劲按,改成轻拍,让局部放松。
四、综合调养方案
还有综合调养要注意:
- 吃的方面:经期别喝凉的,姜枣茶可以适量喝,每周不超过3次;
- 睡觉:尽量22:00-23:00之间睡,帮着性激素规律分泌;
- 运动:推荐八段锦里的“双手托天理三焦”,每天做3组;
- 情绪:来月经前7天练腹式呼吸,降低应激激素。
特别提醒:要是继发性痛经(不是天生的,后来才有的),得先去查有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器官问题。治疗的时候如果晕了、一直疼得厉害或者出血不正常,赶紧去专科看。
选中医治疗得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指导。观察发现,坚持3-6个月规范治疗,体质能明显变好。最好结合传统疗法和现代医学,多学科一起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