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人常遇到晨起没力气、脸色苍白、运动后心慌的情况,这些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得关注自己的气血循环状态。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温补气血,能改善循环。下面结合临床常用的四个穴位,说说怎么找、怎么灸,还有日常养护的方法。
神阙穴:调节内脏的关键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在腹部正中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这个位置皮肤下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艾灸时用悬灸的方法,艾条离皮肤大概3厘米远,感觉温热能渗透到肚子里面最好。临床观察发现,这样做能促进肠系膜的血流,帮助改善脾胃消化功能。
气海穴:激发元气的核心穴
气海穴在肚脐往下1.5寸的位置(找穴时可以用四指并拢,中指中节横纹的宽度算1寸,从肚脐往下量1.5寸)。它深层是腹横筋膜和腹膜外脂肪。有研究发现,规律刺激这个穴能影响脐静脉的血氧循环,帮助提高基础代谢率。
关元穴:固本培元的重要穴
关元穴在肚脐往下3寸的位置,是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有研究用红外热成像发现,艾灸这里能让下肢温度慢慢升高,说明能改善远端血液循环。要注意,生理期的女性暂时别灸这个穴,避免影响月经。
膈俞穴:促进血液代谢的穴
膈俞穴属于膀胱经,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背后正中间的骨头突起)旁开1.5寸的位置。找的时候先低头,颈背最高的骨头是第七颈椎,往下数7个胸椎棘突,再往旁边量2指宽就是。研究表明,艾灸这里能影响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可能帮助提高血液带氧的能力。
艾灸的标准操作方法
- 材料准备:选陈艾做的艾条,挥发油少,烧起来温度更稳、更温和。
- 时间控制:每个穴灸10-15分钟,一次总共别超过90分钟。
- 温度管理:皮肤温度别超过42℃,感觉舒服的温热就行,别烫着。
- 禁忌提醒:皮肤破了、正在发烧、怀孕的人腰骶部不能灸。
- 环境要求:室温保持22-26℃,别让穿堂风直接吹灸的地方。
日常气血养护要多管齐下
想长期养气血,得从多个方面入手:
- 吃对营养:每天吃50克瘦肉(比如猪肉、牛肉)加150克深色蔬菜(比如菠菜、紫甘蓝),补充铁和维生素,维持营养平衡。
- 适量运动:选择快走之类的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70-年龄)次/分左右,别太剧烈。
- 规律睡眠:尽量22:30前上床睡觉,符合身体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规律,有助于气血恢复。
- 调节情绪:每天练10分钟八段锦,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压力。
最后要提醒的是,糖尿病、静脉曲张、皮肤感觉不敏感的人,要先找中医评估能不能艾灸。如果灸后局部红肿超过48小时还没消,要及时去医院看看有没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