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发作别慌家庭护理3原则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26 11:33:4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28字
急性肠胃炎引发寒战呕吐的病理机制,结合最新医学研究提供家庭护理三原则、用药指南及病情评估体系,帮助公众科学识别危险信号并预防复发。
急性肠胃炎恶心呕吐寒战发冷腹泻处理胃肠痉挛益生菌蒙脱石散诺氟沙星饮食管理症状监测脱水预警免疫力幽门螺杆菌病毒性肠胃炎肠道菌群
急性肠胃炎发作别慌家庭护理3原则

急性肠胃炎是生活中常见的消化道问题,主要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常见症状有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了解它的发病机制、科学护理和预防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冷静地应对。

病理机制解析

急性肠胃炎的症状是身体多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病原体逃过胃酸的“防御”进入肠道,会释放毒素刺激胃肠道的感觉神经,进而触发呕吐中枢——比如轮状病毒会刺激体内的5-羟色胺受体,所以很多病毒性肠胃炎患者一开始会觉得恶心。发烧前的寒战不是感冒,而是免疫系统在工作:病原体产生的致热源会让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把“正常体温”调得更高,肌肉震颤产生热量,让体温上升到能抑制病原体的水平。胃肠痉挛则是炎症刺激了肠道平滑肌,比如肠道里的前列腺素E2增多,痉挛就会更厉害,所以有些患者会疼得像肠梗阻一样。

家庭护理三原则

家庭护理可以遵循三个核心原则,帮身体平稳度过急性期:

  1. 及时补液:呕吐腹泻会带走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要喝含电解质的溶液,比如500毫升温水加1/4茶匙盐和6茶匙葡萄糖,少量多次喝,避免脱水;
  2. 循序渐进饮食:症状刚发作时先别吃固体食物,等2-4小时再开始,先喝白粥,再吃面条,接着加蒸蔬菜,最后慢慢吃瘦肉,给肠道恢复的时间;
  3. 密切观察症状:记着呕吐、腹泻的次数和样子,还要注意尿量——如果尿少了,可能是脱水了。

特别要注意:成年人呕吐超过6小时还没缓解,且尿量变少;小朋友出现眼窝凹陷、哭的时候没眼泪,得赶紧去医院看要不要输液。

用药指导与警示

用药要讲科学,别乱吃药反而加重负担:

  •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里的毒素,起到保护作用,服用时间最好和吃饭隔开;
  • 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但和抗生素一起用会影响效果,最好分开,优先选含双歧杆菌的复合配方;
  • 诺氟沙星这类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肠胃炎有用,可2022年WHO的数据显示,70%的急性肠胃炎是病毒导致的,乱喝抗生素会破坏肠道里的正常菌群。

特别提醒:病毒性肠胃炎不用吃抗生素!如果症状超过72小时还没好,或者出现意识模糊,得立刻去医院。

病情评估体系

出现症状时,能通过五个方面快速判断要不要去医院:

  1. 疼痛位置:整个肚子都痛大多是肠胃炎,但右下腹固定一个地方痛,得排查是不是阑尾炎;
  2. 呕吐物样子:吐黄绿色的胆汁样物质,可能是肠道堵了;
  3. 体温变化:持续39℃以上超过24小时,要警惕并发症;
  4. 大便性状:拉米泔水一样的大便要警惕霍乱,有黏液或血大多是细菌感染;
  5. 伴随症状:如果还有剧烈头痛、脖子发硬,得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预防策略

日常做好五件事,能大大降低急性肠胃炎的风险:

  1. 切生肉和熟菜的刀要分开,砧板每三个月换一次;
  2. 外出吃饭尽量选现做现煮的食物,避免吃放置过久的凉菜;
  3. 冰箱冷藏层要保持在4℃以下,防止细菌繁殖;
  4. 摸完宠物要认真洗手15秒,避免接触病原体;
  5. 长期吃抑酸药的人,最好每年查一次幽门螺杆菌。

另外,长期吃抑酸药的人,胃酸的“防御能力”会减弱,更要注意饮食卫生,比如不吃生凉食物、不喝生水。

急性肠胃炎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平时做好预防(比如分开生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出现症状时按科学方法护理(补液、慢饮食、观察病情),理性用药(不滥用抗生素),有危险信号(持续呕吐、脱水、高烧、剧烈腹痛)及时就医,就能帮身体更快恢复。其实,适度的呕吐、腹泻是身体在排出毒素,科学应对反而能加速康复——关键是别慌,用对方法。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