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血病的治疗已从“一刀切”转向精准分层,结合现代医学、免疫治疗、中医调理及中西医协同,疗效显著提升。
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按类型“对症下药”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方案各有侧重。比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带有FLT3-ITD突变的患者,用靶向联合化疗方案能改善生存预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说的M3型),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方案,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会采用鞘内化疗加颅脑放疗的综合策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也在优化,单倍体相合的移植(如父母给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半相合移植),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持续深度缓解的比例稳步上升。
免疫治疗:给白血病“精准打击”
近年来免疫治疗进展很快,比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简称CAR-T),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效果突出——CD19靶向的CAR-T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的比例很高。还有新型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瞄准”T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对复发或难治的患者有明确效果。
中医调理:辨证改善症状与体质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患者定制个体化调理方案,常见证型及方法如下:
- 气血两虚:如果有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的症状,常用八珍汤加减调理,有助于改善贫血;
- 热毒炽盛:如果出现高烧、出血、咽痛,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
- 瘀血内阻:如果有肝脾肿大、皮肤紫斑,用桃红四物汤加虫类药(如地龙、蜈蚣等),能改善骨髓微循环。
此外,参附汤能帮助化疗后的造血功能恢复;针灸联合耳穴压豆(用王不留行籽压在耳朵穴位上),能明显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这些都有研究支持。
中西医协同:1+1>2的增效作用
临床实践发现,中西医结合能互补优势:
- 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时,用生血汤加生长因子,能更快促进血细胞恢复;
- 用靶向药怕伤肝,可提前用茵陈蒿汤,减少肝酶异常的发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用参苓白术散加益生菌,能预防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效果不错。
治疗要规范:这5点不能忘
- 诊断要全面:得做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综合判断白血病类型;
- 方案要循证:治疗方案需参考国际指南(如NCCN指南)或国内行业规范,不能凭“经验”乱选;
- 中药要辨证:用中药必须找专业中医师,根据体质辨证用经典方剂,别自己乱抓药;
- 监测要精准:微小残留病灶(白血病细胞没清干净的“痕迹”)要用高灵敏度方法监测,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 临床试验可尝试:符合条件的患者,能参加临床试验,获取前沿治疗机会。
现在白血病治疗已进入多学科协作时代,规范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比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已接近正常人。建议大家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治疗,别自行断药,也别用没经过验证的替代疗法。好好配合医生,才是对抗白血病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