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脆弱的肠胃也要开启“防秋燥”模式
双庆小长假来临,美食虽好,但小心肠胃受不了!每逢节日总少不了喜庆的氛围,不管是家人、朋友、同学,总免不了一顿胡吃海喝,饱口腹之欲,却极易忽视肠胃养护。随着天气开始入秋转凉后,特别干燥,肠胃也跟着“秋燥”起来:肠胃差,容易消化不良,口臭,小腹赘肉越来越多;虚弱没胃口,走几步就很累,夜晚容易干呕,睡不好;特别容易上火,便秘严重、长痘好几天才消......我们的肠胃,在秋天会特别脆弱,除了引发上面的问题,一不留神,秋老虎就会带来严重便秘,肠胃炎,一病就倒!
是秋的错还是谁的过?
一到秋季肠胃疾病高发,并不仅仅是饮食导致的,关键在于没有好好养胃。从中医来说,秋天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致使胃病患者疾病复发。俗话说:十人有九胃,指的就是胃病很常见。由于有人或五味偏嗜、或暴饮暴食、或嗜酒无度、或服用中西药物不当,导致胃气损伤,患有胃病。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增加,肠胃负担加重很容易诱发胃病。而进入深秋后,北方冷空气南侵,当人体受凉刺激后会分泌大量的胃酸,胃部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秋季要预防胃病及胃病复发,日常要养好胃。
胃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现代人由于饮食、作息不规律,基本上所有人都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但又很难去描述具体的表现。胃病患者的表现为胃痛、胃胀、嗳气、泛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到了秋季,胃病患者会增加。胃病,“三分在治,七分靠养”。因此,除了接受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很重要,饮食、情志因素均会加重症状。秋季,养生重点不能只放在防秋燥,养胃也很关键。
胃病如何预防,做好这5件事
1、饮食调养
饮食宜清淡卫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早餐量不需多但质量要好,如鸡蛋、牛奶以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品。午餐品种要多,肉类、米面、蔬菜、瓜果等。脂肪、蛋白质消化时间长,晚饭要少吃,可以喝粥、吃蔬菜。
2、忌口保养
胃病患者需忌口。不要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和长时间在冰箱里储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还要戒烟禁酒,烟与酒都会诱发或加重胃溃疡、慢性胃炎。
3、保暖护养
使用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7摄氏度左右,并且避免空调出风口正对着身体吹,睡熟以后腹部一定要盖以薄被或毯子,防止腹部受凉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4、平心静养
胃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5、运动健养
胃病病人要有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专家答疑
去医院检查抑郁需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度抑郁患者如何治疗好
2025-05-14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几种
2025-05-14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怎么才能好起来
2025-05-14检查抑郁一般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医是否可以治疗男性脱发
2025-05-14男性脱发是否会遗传
2025-05-14男性脱发的危害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