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 正文

专家称血液存在"窗口期"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哪些?

2015-01-15 11:17:47      家庭医生在线

福建5岁女童疑似输入“窗口期”血液感染HIV病毒一事,让“输血”成为时下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输血是否真的会传播疾病?”“如何降低输血风险?”,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从专业的角度,我们认为输血传播疾病在目前的科学条件之下,是无法避免的。”专家说,使用再敏感的检测手段,血液都存在无可避免的“窗口期”(注: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该病毒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

专家说,国家为了尽可能缩短“窗口期”,正在推广血液的核酸筛查。即便如此,经过核酸筛查合格的血液也存在“窗口期”。

“不同的病毒,它的感染窗口期是不一样的。窗口期的概念,准确地讲是感染这个病原体到血中出现可检测标准物的时间。就是从我感染这个病原体开始算,到血里面能够检测到这个病原体这个时间。”专家说,这里面涉及到的变数太大,机械地讲二十天、十天是错误的概念。

专家解释到,病毒检测标准物的不同,会导致窗口期时间的改变。

“检测抗体,一般说来是两个月;检测抗原可以缩短到一个月左右;而检测核酸,理论上可以缩短到十天左右,这是理论上。”专家说,这当中忽略了几个问题,第一就是感染病原体的计量和途径。

“例如说,有的感染计量非常小,有可能不会形成感染。这个时候即使他感染了,他的窗口期可能就比较长。如果说我们输血,大量的病原体进入体内,可能很快就会产生抗原抗体和可检测的病毒。”专家说。

此外,忽略了感染者的个体差异。“就像我们感染肝炎病毒,有的人他感染了以后长期没什么反应,有的人没有症状自己自愈,有的人很长时间后转变为更严重的疾病。例如爆发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蒋天伦称,所以病毒检测第一要考虑检测方法;第二考虑感染者的感染途径和感染计量;第三要考虑感染者本人的身体和免疫情况。

“正常人能够不输血就不要输血,千万别把输血当作营养品。”专家称输血是“救命的手段”。“我们在死亡和感染疾病之间做出选择,要生存就要冒感染疾病的风险。”

其实,输血除了可能传播疾病以外,还有许多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血液中抗体分子量比较小,能够通过胎盘屏障攻击胎儿,导致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溶血。这样的后果可能出现流产,或者出现胎儿供氧不足导致脑部发育不良、畸胎、低能和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专家建议,已经受孕的女性在非必要的情况尽量不要输血。

“先是我们能不输血就不输血,能输自己的血就不输别人的血。”专家称,在必须输血的情况下,输入自己的血比输他人的血要好。

专家说,病人生病到医院后,要输自己的血,其实有很多的条件限制。例如这个时候他不能发烧,不能有细菌感染,血红蛋白要正常等。

“很多病人是没有输自己血的机会的,所以我们建议健康人进行自身储血。在我们还健康的时候,把自己的血采集来存储起来,以备将来需要。”据专家介绍,目前的血液储存技术已能够将血液在低温冻存的条件下存储8至10年。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哪些?

(1)发热反应:发生率为2.9%,占输血总反应率的52.1%。

(2)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42.6%。

(3)溶血反应:发生率我国未见完整报告。1984年欧美溶血反应发生率为1/1400~l/1600,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73%。

(4)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5)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病率约为002%,男女相等,与年龄无关,也与原发病无关。

(6)输血后紫瘢。

(7)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约50%。

(8)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9)循环负荷过重。

(10)枸橼酸盐蓄积中毒:发生率很低。(11)肺微血管栓塞。

(责任编辑:詹远 )

  • 侯金林

  • 罗润齐

  • 黄呈辉

  • 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