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转折如何影响伴侣关系?
How do major life transitions affect relationships?
重大人生转折如何影响伴侣关系?
2025年5月21日
伴侣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研究证实他们的健康与幸福感变化轨迹也呈现同步性。这种相互关联的模式被称为"共变性"。婚姻缔结、为人父母以及子女成年离家等人生重大转折,可能通过影响个体健康和幸福感而改变伴侣间的共变模式。
西蒙弗雷泽大学社会关系、健康与老龄化研究主席Theresa Pauly教授专注于成年期至老年期的健康研究。其领导的"终身健康与幸福感实验室"开展的获奖研究显示:在育儿与空巢两大转折期,伴侣的自我满意度、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水平会同步波动。
育儿转折对伴侣关系的影响
尽管育儿常被视为喜事,但新晋父母普遍面临情感疏离、亲密减少和共同活动下降等挑战。育儿带来的时间消耗、精力透支、经济压力和关系调整,常导致短期内健康水平下降,其影响程度可与重大生活压力源相当。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跟踪数据显示,初为父母的夫妇在育儿首年普遍出现生活满意度和自评健康水平下降,澳大利亚夫妇还伴随明显心理健康恶化。育儿后伴侣在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轨迹关联显著增强,这种相互依赖性可能导致健康水平的平行下滑,影响夫妻应对育儿压力的能力。
空巢转折的差异性表现
德国夫妇在子女离家后生活满意度下降,而澳大利亚夫妇则表现出心理健康改善。这种差异可能与两组人群经历空巢期的年龄差异有关:德国夫妻平均在41岁就进入空巢期,较澳大利亚夫妻(平均50岁)更早面临职业发展、赡养父母等多重责任。研究还发现历史时点差异的影响:德国样本主要集中在2002年前(最早至1985年),而澳大利亚样本集中在2011年前后。新一代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条件更好、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更强,加之社会规范的演变(如更平等的性别角色、更开放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得近年的空巢过渡更为平缓。
转折期的相互影响机制
两项转折都会增强伴侣的共变性,但育儿转折的影响更为深远。育儿带来的睡眠干扰、新责任分配和情感压力深刻改变伴侣的日常生活模式,而空巢期则为双方提供更多个人恢复空间。研究显示,伴侣的健康行为具有"传染性":英国老龄化研究追踪3500对夫妻发现,当一方开始规律运动时,另一方同步开始运动的概率是对方不运动时的5倍。根据双元健康影响模型,伴侣通过共享信念、环境和行为支持相互影响,这种机制既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也是促进健康改善的重要资源。
社会支持系统的优化方向
德国1992年实施的8周带薪产假与36个月无薪保职产假政策,2007年进一步扩展至12-14个月收入相关带薪产假;澳大利亚2011年推出的18周最低工资产假政策,均显著改善了新晋父母的健康状况。研究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强化社会支持:完善带薪育儿假与保职制度、提供退休期医疗保障与弹性工作选项、加强家庭友好型政策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伴侣共同应对人生转折的能力,改善群体健康结局并增强社会韧性。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