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生活目标或可保护大脑免受痴呆侵袭 大型新研究显示

Living With Purpose May Protect Your Brain From Dementia, Shows Huge New Study

美国英语健康
新闻源:Good News Network
2025-09-29 13:46:21阅读时长2分钟956字
健康生活目标感痴呆风险认知障碍大脑韧性人际关系工作志愿服务精神信仰个人目标助人行为健康老龄化

先前针对长寿地区人群的研究表明,拥有生活目标感可能延长寿命。如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新研究揭示了生活目标感在老年阶段的另一重益处:降低痴呆风险。

这项发表于《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追踪了13000多名45岁及以上成年人长达15年。研究发现,自述生活目标感较强的人群,罹患认知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风险降低约28%。该保护效应在不同种族和民族群体中均存在,且在考虑教育程度、抑郁症状及阿尔茨海默病已知风险基因APOE4后仍具显著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生活目标感能帮助大脑在衰老过程中保持韧性,”资深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教授阿莉扎·温戈表示,“即使对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的人群,生活目标感也与发病时间延后及痴呆发生率降低相关。”

研究未具体询问赋予生活意义的具体活动,但既往老年学研究发现多种活动可为长者提供生存意义(日语称为“ikigai”):

  • 人际关系:照顾家人、陪伴孙辈或支持配偶朋友
  • 工作或志愿服务:延续职业活动、担任导师或参与社区事务
  • 精神信仰:宗教理念、灵修实践或信仰团体活动
  • 个人目标:发展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或达成人生里程碑
  • 助人行为:善意举动、慈善捐赠、照护工作或权益倡导

研究人员还发现,目标感较强者出现认知衰退的时间普遍较晚。在排除年龄、教育、抑郁症状及遗传风险影响后,平均延后约1.4个月(观测周期8年)。尽管幅度微小,但与现有疗法相比仍具实际意义。

“仑卡奈单抗(lecanemab)等药物虽能轻微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却伴随风险与成本,”研究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共卫生研究员尼古拉斯·C·霍华德指出,“生活目标感是免费、安全且可及的资源,人们可通过人际关系、目标设定和有意义的活动来构建它。”

研究参与者均来自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资助的全国代表性调查“健康与退休研究”,入组时认知功能正常。研究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的7项问卷,参与者需对“我积极落实自我设定的计划”等陈述作出从“强烈同意”到“强烈不同意”的6级评分。评分经加权平均后得出1-6分的心理健康值,分数越高表明生活目标感越强。认知健康状况则通过每两年一次的电话测试追踪。

“本研究证实心理幸福感在健康老龄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神经科教授托马斯·温戈表示,他期待后续研究探索目标感培养干预能否预防痴呆。“令人振奋的是,人们或许能通过思维模式改善健康。生活目标感是可以培育的——无论何时开始思考生命意义,都为时不早亦不为晚。”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