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性格与运动方式有关联
Study links personality to exercise styles
英国英语健康
2025-08-01 02:34:46阅读时长2分钟629字
健身方式的选择可能反映人格特质。最新研究发现,人格特征能够预测最适合个体的锻炼模式。CBS新闻记者Tina Krause报道显示,研究团队发现思维模式比肌肉能力更能影响运动持续性。伦敦大学学院Flamini Aronca博士指出:"人格特质深刻影响运动行为,大脑神经回路决定我们对健身活动的选择。"
该研究团队对100多名志愿者进行跟踪测试,分析五大性格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如何影响健身表现。数据显示:
- 尽责性高的人群健身方案更均衡,能坚持完成基础训练项目
- 外向者偏向高强度耐力训练,但力量训练效果较差,更倾向选择愉悦性高的运动
- 神经质倾向者运动后压力水平显著降低,这类人群往往因认知到健康重要性而规律锻炼
研究参与者Neil Turner表示:"作为外向型人格,我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运动偏好,现在更注重设定个人目标而非追求速度或外表。"Ronka博士特别指出,人格特征具有重叠性——比如某人可能同时具有神经质和尽责性,这种组合反而更能坚持运动。
研究还发现有趣现象:不同性格的同伴运动偏好差异显著。受访者Dana与其朋友的健身对比显示——前者能持续使用楼梯机15分钟,后者仅坚持5分钟就感到疲惫。这种性格驱动的运动差异,印证了"健身路径个性化"的研究结论。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建议,应根据人格特质设计个性化健身方案。例如为外向者提供更多社交运动场景,帮助尽责性高的人群建立系统化训练计划,引导神经质倾向者通过运动缓解压力。这为提升全民运动参与度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