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弗莱泽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

Mount Sinai Researcher Decodes Brain And Body Communication That Drives Aging And Depression

加拿大英语健康
新闻源:Mirage News
2025-07-22 15:33:15阅读时长2分钟892字
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分子伴侣蛋白Hsp70发病机制治疗策略早期诊断健康细胞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突破

西蒙·弗莱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SFU)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中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斑块形成的机制,这可能为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关键线索。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由SFU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教授迈克尔·史密斯(Dr. Michael Smith)领导,团队发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并非随机过程,而是受到特定分子伴侣蛋白的调控。这些分子伴侣在正常情况下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却意外地促进了错误折叠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

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首次观察到分子伴侣蛋白与β-淀粉样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一种名为Hsp70的分子伴侣能够识别并结合错误折叠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从而阻止其进一步聚集。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Hsp70的功能被抑制,导致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异常积累,形成有毒斑块。

“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Hsp70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双重作用,”SFU博士后研究员李晨(Chen Li,音译)表示,“在健康细胞中,Hsp70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但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它似乎被错误折叠的β-淀粉样蛋白‘劫持’,反而促进了斑块的形成。”

研究还发现,调节Hsp70活性可能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策略。团队正在开发能够增强Hsp70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以防止β-淀粉样蛋白聚集。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还可能为早期诊断提供生物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一直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大多数药物只能在疾病晚期发挥作用,”史密斯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调控分子伴侣蛋白来预防斑块形成,从而在疾病早期阶段进行干预。”

该研究得到了加拿大卫生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CIHR)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 Society)的资助。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行临床前试验,以评估新化合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尔茨海默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超过5000万人。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现有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而非阻止疾病进展。这一研究突破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基础。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