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然Ozempic”无法与之媲美

Why ‘Natural Ozempic’ Doesn’t Measure Up

美国英语药物与制药
新闻源: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
2025-08-02 15:36:25阅读时长7分钟3366字
司美格鲁肽天然Ozempic减肥补充剂洋车前子葡甘露聚糖小檗碱抗肥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体重减轻

不存在所谓的“天然Ozempic”。尽管像洋车前子、小檗碱和葡甘露聚糖这样的补充剂被宣传为植物驱动的减肥奇迹,但它们的效果远远比不上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的临床功效。让我们将科学与营销噱头区分开来。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以其品牌名Ozempic而闻名,它在对抗肥胖方面取得了革命性进展。然而,它的流行也催生了一种市场趋势,即某些减肥产品被宣传为“天然Ozempic”的替代品。事实上,这些补充剂主要是可溶性纤维来源,可以增加饱腹感,或植物提取物可以减缓消化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一些流行的例子包括:

  1. 洋车前子——来自车前草种子的外壳,富含粘性可溶性纤维,能形成凝胶,缓解便秘并增加饱腹感。
  2. 葡甘露聚糖——一种从魔芋中提取的可溶性纤维,能够形成凝胶支持肠道运动并促进饱腹感。
  3. 小檗碱——存在于欧洲小檗等植物中的化合物,激活AMPK酶,有助于调节代谢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将这些补充剂等同于司美格鲁肽是误导且不负责任的行为。纤维补充剂通过在胃中膨胀产生机械性饱腹感,小檗碱则调节代谢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而司美格鲁肽则是通过激素调节血糖、食欲和消化。

结果清楚地反映了这些差异。一些使用葡甘露聚糖的研究显示,治疗结束时大约减轻了1公斤体重,而使用小檗碱的研究显示大约减轻了2公斤。相比之下,司美格鲁肽的研究报告平均减轻了8公斤。当然,这些发现来自不同的研究背景,其设计、样本大小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然而,这些补充剂在减肥方面的作用有限,无法与批准的抗肥胖药物相提并论。“天然Ozempic”的标签只是一个营销噱头。

尽管如此,鉴于公众兴趣的增长,重要的是要澄清这些补充剂实际上能提供什么,并了解它们与抗肥胖药物的根本区别。要理解为什么司美格鲁肽引起了如此多的关注,探索抗肥胖药物的历史是有帮助的。

司美格鲁肽之前的策略

在17世纪,瑞士医生兼解剖学家Théophile Bonet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几种他遇到的治疗肥胖的策略。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写道:

“Chiapinius Vitellius,一位中年营地指挥官,变得如此肥胖,以至于不得不使用绕过脖子的腰带来支撑他的肚子。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后,他戒掉了酒,并终生饮用醋;这样做,他减轻了87磅(相当于39.5公斤)。”

其他例子也遵循同样的轶事模式,从使用泻药到奇奇怪怪的配方,其中包括用酒石、肉桂、姜和糖制成的配方。

幸运的是,随着对生理学、药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解的进步,这些粗略的方法逐渐被淘汰。

1893年,基于甲状腺激素增加新陈代谢的作用,甲状腺激素疗法成为第一种理性药理学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与此同时,接触二硝基酚(DNP)的法国工厂工人开始经历显著的体重减轻。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1931年确认了DNP在动物中的有效性,但人体试验很快揭示了由于其狭窄的治疗窗口导致的严重副作用。虽然参与者在88天内平均减轻了7.8公斤,但死亡、神经病变和失明的报告促使FDA在1938年禁止了DNP。

同时,苯丙胺于1887年合成,但在1929年才由Gordon Alles认识到其兴奋作用,显示出通过抑制食欲、增强幸福感和增加活动水平来治疗肥胖的潜力。然而,关于依赖性和心血管风险的担忧迅速浮现。到1937年,苯丙胺被广泛滥用,促使将其分类为管制物质。

1940年,“彩虹丸”结合了苯丙胺、泻药、利尿剂和镇静剂,用于抑制食欲和促进减肥。然而,1967年至1968年间发生的多起死亡事件促使美国参议院展开调查,导致对减肥药实施更严格的法规。其他高知名度的肥胖药物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芬氟拉明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与苯丙胺结构相关,在早期有关肺动脉高压的报告(1981年的两例,到1993年上升到12例)的情况下仍被广泛处方。常与芬特明结合使用的“芬-芬”组合,到1995年在美国达到了400万用户。然而,高达30%的用户观察到心脏瓣膜异常,促使全球在1997年撤回了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

这段历史说明了肥胖症药物治疗中一个持久的模式:有希望的药物最终证明是不安全的。在少数经受住监管审查并仍在使用的药物中,其机制差异很大,从阻断脂肪吸收到针对参与食欲调节的神经递质。

真正的突破是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开发的司美格鲁肽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引入;其对体重的影响是一个意外的副作用。

司美格鲁肽革命

如《内分泌学前沿》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所述,成功进行的利拉鲁肽临床试验引发了对类似疗法的兴趣增长。利拉鲁肽是一种模拟GLP-1激素的糖尿病药物,该激素促进饱腹感、减少食欲并减缓卡路里吸收,但其每日注射要求带来了依从性挑战,从而推动了更长效GLP-1类似物如司美格鲁肽的研发,设计为每周给药一次。

研究人员克服了几个挑战,包括过敏反应的风险和确保药物长时间活性的需求。第一个临床试验结果于2021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评估了司美格鲁肽与安慰剂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项为期68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16个国家的129个中心进行,招募了1,961名因先前饮食努力未能成功减肥的肥胖或超重成年人。其中,1,306人接受了司美格鲁肽,655人接受了安慰剂。试验完成率很高,94.3%的参与者完成了研究。

到第68周,司美格鲁肽组显示:

  • 初始体重减少了14.9%(–15.3公斤),而安慰剂组为2.4%(–2.6公斤)
  • 腰围减少了13.53厘米
  • BMI减少了5.54单位
  • 血压有所改善

副作用在两组中发生率相似,主要是轻至中度的胃肠症状。这些包括恶心、腹泻、呕吐和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由诺和诺德资助,几位作者披露了与该公司存在员工、顾问委员会成员或演讲者获得酬金的关系。

最近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估了截至2024年6月涉及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药物的随机试验。这包括替西帕肽,一种双重GLP-1/GIP受体激动剂。虽然所有研究的药物都减轻了体重,但替西帕肽显示出最显著的效果,平均减轻了11.69公斤,其次是司美格鲁肽,平均减轻了8.48公斤,利拉鲁肽平均减轻了4.18公斤。

尽管存在结果异质性和潜在混杂因素等限制,这些发现代表了重大进展。在司美格鲁肽和替西帕肽出现之前,大多数减肥药物平均减轻了2.19至5.67公斤。现在,实现超过10公斤的体重减轻是一个现实且临床上可实现的目标。

那么这些补充剂呢?

从洋车前子开始,我发现的最有见地的研究于2020年发表在《食品科学与营养评论》上。

这项系统综述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基于1983年至2018年期间发表的22项随机临床试验,涉及1,458名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的参与者,其中大多数人超重或肥胖。剂量范围从每天1.7克到15克,干预持续时间为2到48周。

研究得出结论,洋车前子对体重、BMI或腰围没有显著影响。必须考虑作者指出的关键限制。这些包括剂量、持续时间和参与者特征的高度异质性;缺乏对混杂因素的调整;以及在一些试验中使用活性对照而不是安慰剂。

2020年发表在《肥胖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对1984年至2015年期间发表的六项葡甘露聚糖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涉及255名参与者。剂量范围从每天1.24克到3.99克,干预持续时间为5到12周。

分析显示,摄入葡甘露聚糖导致体重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差异为0.96公斤。然而,关于其有效性的矛盾报告仍然存在,可能由于剂量、参与者特征、样本大小、研究持续时间和方法学质量的变化。此外,未考虑膳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外部因素。

关于小檗碱的相关证据来自《临床营养ESPEN》上发表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该研究包括12项随机试验,涉及1,040名参与者,剂量范围从每天300毫克到1,500毫克,治疗期持续1至24个月。五项研究报告了体重和腰围的结果,显示平均分别减少了2.07公斤和1.08厘米。八项研究报告了BMI平均减少了0.47 kg/m²。

提出的机制包括调节脂肪生成、增加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中产热基因的表达[1],以及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这可能有助于胰岛素抵抗和炎症。作者得出结论,小檗碱补充剂与体重、BMI和腰围的显著减少相关,表明潜在的代谢益处。然而,研究的局限性,特别是参与者健康状况、剂量和干预持续时间的高度异质性,显著影响了对其结果的解释。小样本量和几项试验中的高或不清楚偏倚风险进一步削弱了证据。

虽然小檗碱的平均体重减轻(2.07公斤)超过了葡甘露聚糖(0.96公斤)和洋车前子(无显著差异),但它仍然远低于司美格鲁肽的平均值(8.48公斤)。

在这种背景下,“天然Ozempic”之类的标签不过是利用已证明药物成功的营销策略,推广具有不一致科学支持的产品。你应该避免这些补充剂吗?不一定。但在减肥方面,它们不太可能带来有意义的结果。任何适度的好处可能完全依赖于将它们与限制热量的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相结合。

[1] 与白色脂肪组织不同,棕色脂肪组织因其高表达和活性的解耦联蛋白-1而具有产热效应。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