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中ChatGPT撤稿事件——审视不当AI使用的影响力(2025年7月31日)
(PDF) ChatGPT Retractions in Medical Journals-Examining the Impact of Incorrect AI Use 31Jul25 (for UKDHC)
摘要
英国数字健康委员会(UKDHC)于2025年7月31日向OpenAI-ChatGPT提交提问:"哪些医学期刊研究文章因不当使用AI被撤回?"报告系统梳理了数起正式撤回或撤稿的医学/生物医学期刊文章案例,重点揭示不当或未披露的AI使用问题,尤其体现在生成图表/文本时缺乏质量控制。这些案例展现了AI滥用的多维度问题:不当撰写披露、生成图像工具误用、机器学习建模的统计方法缺陷。学术出版机构正逐步收紧政策要求全面透明化AI工具使用——即使仅是生成无害的评论或图表,未披露的AI使用也被视为违反伦理标准。尽管单纯因通用AI使用导致的高影响力期刊撤稿仍属罕见,但这类案例凸显了当AI工具损害科研完整性或其使用被隐藏时,学术界的追责力度正在加强。该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例如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期刊的批量撤稿事件(单次撤稿129篇评论文章)表明,医学科学领域对未披露或低质量AI生成内容的容忍度极低。
典型案例
- 无意义AI生成图片——《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2024)
2024年2月13日,该期刊发表一篇关于精原干细胞功能的研究,使用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包含无意义标签(如胡言乱语文本、解剖结构矛盾的"巨型老鼠阴茎")和逻辑混乱的图表。在学术界强烈质疑后,期刊以"未达到...科研严谨性"为由撤稿。
- 有缺陷的AI机器学习模型——《自然人类行为》(2023)
题为《神经表征自杀和情绪概念的机器学习识别自杀青年》的研究于2023年4月被撤稿。作者承认方法论缺陷:在相同数据集上进行特征选择和模型评估,导致AI模型性能被虚高,使机器学习结论失效。
- 隐藏的ChatGPT使用痕迹——《物理脚本》(2023)
2023年9月,某论文因作者在手稿中遗留ChatGPT"重新生成回复"提示被撤稿,根据IOP出版社的伦理政策,该行为构成未披露AI撰写的违规。
- 大规模AI评论文章撤稿——《神经外科评论》(2025)
2025年初,该期刊一次性撤回129篇评论和致编辑信,其中多数来自印度金奈Saveetha大学。调查发现强烈证据显示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内容且未披露,违反期刊要求在方法部分声明AI使用的政策。
总结表格
期刊与年份 | 撤稿原因 | AI问题细节 |
---|---|---|
Frontiers in Cell & Dev. Biol. (2024) | 未审核的无意义AI生成图片 | AI生成图像误贴标签且医学不可行 |
Nature Human Behavior (2023) | 有缺陷的机器学习方法夸大结论 | AI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评估(数据泄漏) |
Physica Scripta (2023) | 手稿中残留ChatGPT提示 | 未披露使用ChatGPT,包含提示文本 |
Neurosurgical Review (2025) | 大规模LLM生成评论 | 未披露的AI生成文本缺乏人类署名 |
更广泛背景
这些案例揭示了AI滥用的多个维度:不当或未披露的撰写、生成图像工具误用、机器学习统计方法缺陷。学术期刊正加强政策透明化要求:如今即使生成无害的评论或图表,未披露AI使用也被视为违反伦理标准。虽然单纯因通用AI使用导致的高影响力期刊撤稿仍属罕见,但这类案例凸显了当AI工具损害科研完整性或其使用被隐藏时,学术界的追责力度正在加强。该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例如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期刊的批量撤稿事件表明,医学科学领域对未披露或低质量AI生成内容的容忍度极低。
重点案例分析
- 《物理脚本》论文残留ChatGPT提示案
- 《神经外科评论》批量AI生成评论撤稿案
- 《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AI生成图片造假案
- 爱思唯尔期刊未披露AI辅助写作及重复内容案
核心趋势
- 未披露的AI辅助写作正成为撤稿触发因素,特别是包含伪造参考文献或AI典型语言模式的论文被意外通过同行评审。
- 学术-AI数据库分析显示,学术期刊中广泛存在未声明的AI使用现象,尽管检测到AI痕迹却极少得到修正或撤稿。
- 伦理调查(如Guillaume Cabanac和Elisabeth Bik的调查)强调,即使残留一个随机提示或合成图像也可能导致正式撤稿,损害同行评审工作的可信度。
深度案例拓展
爱思唯尔期刊撤稿事件
2024年12月18日《卫报》报道:
因推广羟氯喹作为新冠治疗药物而被撤稿的争议研究,虽主要涉及数据造假,但该论文被指控同时存在未披露的生成式AI辅助写作及重复文本/图像问题。该研究由爱思唯尔旗下《国际抗菌剂杂志》2020年3月发表,经调查发现:
- 无法确认受试者是否在获得伦理批准前已入组
- 无法验证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否存在医学界的"等效不确定性"
- 无法确定是否应获取受试者对使用阿奇霉素的知情同意
该研究撤稿时,三位作者(Johan Courjon, Valérie Giordanengo, Stéphane Honoré)明确表示"不再希望署名"。作为全球羟氯喹争议的核心案例,法国药理学与治疗学会指出该研究"构成明显的学术不端,通过数据操纵和结果解释偏见虚假呈现羟氯喹疗效"。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