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脏解剖

Anatomy of the human heart - Wikipedia

英国英语健康
新闻源:unknown
2025-09-13 12:48:25阅读时长4分钟1514字
人类心脏解剖心脏功能心率调节心包心脏纤维骨骼心腔冠状动脉系统心脏瓣膜传导系统心脏健康

心脏是一个位于纵隔的肌肉器官,包含四个腔室、四个瓣膜、两条主要动脉(冠状动脉)和传导系统。心脏的左右两侧具有不同功能:右侧接收来自上下腔静脉的静脉血并通过肺动脉泵送至肺部,左侧接收肺静脉的动脉血并通过主动脉泵送至全身。

心脏位置与方位

心脏呈金字塔形,心尖指向左乳头方向,底面构成心脏后表面。其他表面包括前表面、膈面(或称横膈面)和两个与肺部相邻的肺面。其最大径(心尖至心底)约12-13厘米,平均重量女性250克,男性300克。心脏的基本功能是接收体循环血液,泵送至肺部氧合后再次泵送至全身组织。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随机体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波动,在交感神经激活时升高,副交感神经激活时降低。前者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后者调节"休息与消化"状态。当特定心理、生理或环境压力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时,心率会随之升高。右心(包含右心房和右心室)接收静脉血,左心(包含左心房和左心室)接收动脉血。

心包是覆盖心脏的厚膜,包含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两层,形成横窦和斜窦两个凹陷。浆膜心包薄层覆盖心脏,又名心外膜;纤维心包较厚,共同形成含少量液体的心包腔。

心脏纤维骨骼

四个心脏瓣膜通过纤维骨骼固定,这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支架结构。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右纤维三角(与膜部室间隔共同形成中央纤维体)、左纤维三角和锥状腱。右纤维三角位于主动脉瓣右侧,连接二尖瓣和三尖瓣,是骨骼最强部分,房室结在此穿行。主动脉-二尖瓣帘由主动脉瓣右叶和无冠瓣与二尖瓣前叶的纤维组织构成,也是纤维骨骼组成部分。

四个心腔

心脏包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室,心房与心室接合处形成房室沟。左/右心室通过室间隔分隔,对应行走于心脏前后面的心室间沟。

右心房

位于胸骨后右上方,由静脉窦(光滑部)和耳廓部(梳状肌部分)构成。静脉窦接收上下腔静脉血液,耳廓部因肌束隆起呈现粗糙表面。胚胎期静脉窦对应右总主静脉。心外膜可见右心耳、终沟和冠状沟。终沟从下腔静脉延伸至上腔静脉,分隔右心耳与静脉部,上端为窦房结所在,由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供血(比例55%:45%)。终沟后方为沃特斯坦沟(Sondergaard沟)。

右心室

通过三尖瓣接收右心房血液并泵送至肺动脉。位于胸骨后下方,包含入口部、心尖部(含粗大肌小梁)和肌肉出口部(漏斗部)。房室沟内行走右冠状动脉,分隔心房与心室。心室内间隔肌嵴将右心室分为两腔。

左心房

位于右心房左后方,主动脉和肺动脉前方。由静脉部(接收四条肺静脉)、前庭部和狭长心耳构成。静脉部形成心脏后壁主要部分,对应斜窦前壁。左心耳含细小梳状肌,其位置存在个体差异。

左心室

心壁最厚,需强力泵血至体循环。锥形结构包含入口部(静脉口)、出口部(动脉口)和心尖部。二尖瓣的前后乳头肌通过腱索固定瓣膜,分隔左右心室的室间隔含精细肌小梁。

冠状动脉系统

心脏供血由左、右冠状动脉系统完成。主要动脉在房室沟形成冠状分布,60%人群的后降支发自右冠状动脉(右优势型)。

右冠状动脉

主要分支包括圆锥动脉、窦房动脉(50%人群)、锐缘动脉、右室支和后降支。从右冠窦发出后沿房室沟延伸至心脏十字部,供应右心及部分左心区域。

左冠状动脉

起自左冠窦,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沿室间沟行走,发出对角支和室间隔支;回旋支向左延伸至心脏后方,可能供应后降支(左优势型)。主要供应左心及大部分室间隔。

静脉与淋巴

心大静脉汇入冠状窦,最终引流至右心房。三组淋巴丛经吻合后汇入头臂静脉。

心脏瓣膜

主动脉瓣

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含三个瓣叶(左冠瓣、右冠瓣、无冠瓣),其中无冠瓣与二尖瓣前叶形成主动脉-二尖瓣帘。瓣膜关闭依靠静水压,开放时允许左心室射血。

二尖瓣

由前瓣(较大)和后瓣组成,通过腱索与左心室乳头肌连接。前瓣面积是后瓣的两倍但基底部较窄。

三尖瓣

含前瓣、后瓣和隔瓣三个瓣叶,由三个乳头肌提供腱索支持。

传导系统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口附近的右心房壁,通常由窦房动脉供血。传导信号经房间束至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上方的房间隔),再经希氏束分为左右束支,支配左右心室。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