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语言中的一个特征预示认知能力下降
Scientists Identify a Trait in Speech That Foreshadows Cognitive Decline
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可能隐藏在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中,但目前尚不清楚我们语言表达中的哪些细节对诊断最为关键。
一项2023年的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如何”表达可能比“说什么”更重要。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日常语言的节奏可能是比找词困难更准确的认知能力下降指标。
“舌尖现象”(Lethologica),也被称为“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的现象,年轻人和老年人都会经历。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给事物命名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60岁以后更为明显。
为了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邀请了125名年龄在18至90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详细描述一个场景。
随后,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一些日常物品的图片,并播放音频以帮助他们确认或混淆这些物品的名称。
例如,如果给参与者看一把扫帚的图片,音频可能会说“groom”(与“broom”押韵),从而通过声音相似性帮助回忆该词。但另一方面,音频也可能提供一个相关词汇如“mop”,这会让大脑短暂偏离正确的答案。
研究发现,在第一项任务中自然语速较快的人,在第二项任务中回答问题的速度也更快。
这一发现与“处理速度理论”相吻合,该理论认为认知下降的核心是一般认知处理速度的减慢,而不是特定记忆区域的减缓。
“很明显,老年人在完成各种认知任务时显著慢于年轻人,包括词语生成任务,如命名图片、回答问题或阅读文字。”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魏希(Hsi T. Wei)领导的研究团队解释道。
“在自然语言中,老年人在讲话之间也会产生更多不流畅的现象,比如无声停顿和有声停顿(如‘呃’和‘嗯’),整体语速也较慢。”
克劳尔·兰卡斯特(Claire Lancaster)是一名痴呆症研究员,她在2024年为《对话》撰文表示,多伦多大学的这项研究“打开了令人兴奋的大门……表明揭示认知变化的不仅是我们在说什么,还有我们说话的速度有多快。”
最近一些人工智能算法甚至仅凭语言模式就能以78.5%的准确率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结果。
其他研究还发现,大脑中淀粉样斑块越多的患者,出现语言相关问题的可能性高出1.2倍。
言语流畅测试可以揭示大脑中哪些区域受到了认知衰退的影响。
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2024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较长的停顿和较慢的语速也与缠结的tau蛋白水平升高有关,而tau蛋白缠结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另一大标志。
“这表明,即使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语言的变化也反映了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的发展。”该研究的作者总结道。
虽然基础工作仍在进行中,但科学家们正逐步解码人类语言的细微差别,以弄清楚我们的语言究竟透露出关于大脑的什么信息。
这项2023年的研究发表在《老化、神经心理学与认知》(Aging, Neuropsychology, and Cognition)期刊上。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