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护者与儿童亲密关系对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关联的保护作用研究

Examin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aregiver-child closenes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ing behaviors and youth aggression | Scientific Reports

美国英语社会心理学/健康
新闻源:Nature
2025-07-16 12:38:54阅读时长9分钟4362字
青少年攻击性公共健康看护者与儿童亲密关系育儿行为情感攻击性身体暴力非暴力管教干预措施亲子关系预防策略

摘要

青少年攻击性是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要预测因素,如欺凌、伴侣暴力和凶杀。本研究利用“未来家庭和儿童福祉研究”(FFCWS)的数据,调查了看护者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如何缓解育儿实践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关联。我们首先识别了青少年攻击性的不同维度,并检验了看护者与儿童的亲密关系是否能缓冲各种育儿行为与不同类型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数据集中出现了两个青少年攻击性维度:情感攻击性和身体暴力。结果表明,非暴力管教方式与两种攻击性都呈正相关,但这种关联的强度取决于父母的亲密程度。具体来说,当亲密程度较低时,非暴力管教方式与两种攻击性的联系更强,而当亲密程度较高时,这些联系则较弱。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亲密程度并未显著调节心理攻击、身体伤害或忽视的影响。这些发现表明,尽管加强亲子关系可能减轻与非暴力管教方式相关的风险,但在减轻更严厉的育儿行为影响方面可能效果有限,这突显了根据特定育儿背景制定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引言

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会对个人和社区的福祉产生多方面的长期影响[1]。全球范围内,凶杀作为最极端形式的暴力,是15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三大原因[2]。由于其流行病水平的普遍性,暴力被视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至关重要[3]。虽然暴力会影响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但需要特别关注青少年,因为这是关键的发展阶段,标志着暴力行为的开始,可能会持续到成年[4]。根据2019年的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数据,在接受调查前12个月内报告有约会经历的美国高中生中,8.2%的青少年参与者报告经历了身体上的约会暴力,同样比例的青少年报告经历了性约会暴力[5]。同一数据显示,四分之一的高中生经历了欺凌。鉴于其令人担忧的高发率和迫切的预防需求,了解青少年暴力的风险和保护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理解在家庭动态背景下,作为日后更严重暴力前兆的青少年攻击性。鉴于家庭与青少年暴力之间的相互联系[1]以及父母-子女关系作为暴力预防机制的重要性[6],深入理解家庭背景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关联将有助于识别特定的家庭风险和保护因素。

青少年攻击性作为成人暴力的前兆

青少年攻击性是一个公认的更广泛公共健康问题的预测因素,特别是暴力问题。生命过程持久犯罪理论[7]表明,早期年龄的攻击性行为强烈预示着不良的成年行为结果,如针对妇女和儿童的暴力犯罪。此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罪犯自述的攻击性是未来因暴力犯罪被捕以及违法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8]。这些发现强调了在早期识别和解决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性。鉴于攻击性在早期年龄的发展后果,理解攻击性是如何在年轻人群中形成的,并开发能够减轻攻击性对个人和社会长期影响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父母行为是青少年攻击性的主要预测因素

青少年攻击性的主要促成因素之一是父母行为。正如社会学习理论所建议的那样,青少年的攻击性可能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即儿童观察成年人之间的暴力互动并模仿它们[9]。例如,目睹父母之间的暴力会增加青少年实施约会暴力的风险[10][11]。这种关联的机制是,暴露于家庭暴力中的儿童可能会认为暴力和攻击是解决冲突的一种可接受的选择,或是亲密关系中的常见现象[12][13]。此外,负面的育儿做法也会导致青少年的攻击性。具体而言,体罚(例如打屁股、掌掴)[14]、控制和专制的育儿风格[15],以及心理控制[16][17]已被发现会提高青少年的攻击性水平。负面育儿做法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关联是由诸如青少年对暴力的认可、负面情绪和低自我控制等特质所介导的[14][18]。

父母的负面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的攻击性,同样,积极的父母行为可以减轻青少年的攻击倾向。大量研究表明,亲子依恋的质量通过塑造情感安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对青少年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而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19][20][21][22][23]。特别是父母的亲密感,定义为父母与其孩子之间的连结感、喜爱和温暖[24],与青少年较低水平的攻击性行为相关[25][26]。研究发现,父母亲密感对青少年行为的积极影响对于较年轻的青少年比年长的青少年更大[24]。这些发现表明,旨在加强亲子关系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在青春期早期,可能是减轻青少年攻击性的关键。

作为育儿行为调节者的父母亲密感

父母的亲密感可能与育儿风格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一些研究发现,母亲的温暖可以缓解严厉管教对墨西哥裔美国青少年外化问题的负面影响[27]。同样,几项研究表明,母亲的温暖甚至可以缓解体罚的负面影响[28][29]。另一方面,其他研究发现,无论父母的亲密程度如何,严厉的育儿和惩罚直接增加了青少年的问题行为[30][31]。因此,父母的亲密感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青少年免受负面育儿行为的影响仍不明确。

不同类型攻击的育儿差异影响

此外,父母亲密感的缓冲效应可能取决于特定的育儿实践或青少年攻击类型。青少年的身体攻击,以公开的愤怒表现为特征,可能在体罚存在的条件下较少受到父母亲密感的影响,因为体罚直接模拟和强化了公开的暴力行为,这可能会抵消温暖的潜在保护效应。另一方面,关系攻击,一种以操纵性行为为特征的隐性攻击形式(例如,故意将某人排除在团体活动之外,传播恶意谣言或流言蜚语,威胁结束一段关系),可能对父母亲密感更为敏感。当儿童体验到与父母的温暖和安全关系时,他们可能不会感到有必要在其与他人的关系中使用操纵性策略。事实上,Kuppens等人[32]发现,父母的体罚与儿童的公开攻击有关,而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关系攻击有关,且没有交叉效应的证据。另一项研究发现,虽然专制的育儿风格,其特点是缺乏父母的温暖,并未增加身体攻击,但它与儿童较高的关系攻击水平相关[33]。研究表明,不同维度的攻击有不同的前因和后果[34][35][36]。了解不同的育儿方式对不同类型攻击的不同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区分这些链接的具体细节将有助于制定更精确的预防策略。

尽管有这种需求,现有的文献是有限的,因为父母亲密感的调节效应尚未在不同的育儿实践和不同类型的攻击中进行测试。为了捕捉育儿、看护者与儿童亲密感和青少年攻击之间的复杂动态,分析育儿和亲密感对不同类型攻击的综合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本研究评估了父母亲密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负面育儿与青少年攻击之间的关联,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攻击。我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我们的数据中识别出不同的攻击类型。有了这些已识别的攻击类型,我们调查了育儿行为与不同类型攻击之间的关联是否会因父母亲密感的水平而有所不同。

方法

数据和样本

我们使用“未来家庭和儿童福祉研究”(FFCWS)进行了二次数据分析。FFCWS是一项纵向出生队列研究,追踪了在美国20个大型城市(人口达20万或以上)中的4898名儿童及其照料者。抽样首先按城市进行,然后在城市内按医院抽样,最后在医院内按出生情况抽样[37]。FFCWS按3:1的比例超量抽样未婚母亲,以确保低收入家庭的纳入。基线数据(第1波)于1998年至2000年间在儿童出生时收集,随后在儿童1岁(第2波)、3岁(第3波)、5岁(第4波)、9岁(第5波)和15岁(第6波)时进行随访。本研究采用第5波数据(2007年至2010年间收集)进行横断面分析,重点关注9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此时早期攻击行为模式变得更加明显。FFCWS数据是在知情同意下收集的,并获得了参与者的同意和同意书。这些程序由普林斯顿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监督。如表1所示,最终样本包括2297名青少年,平均年龄为9.2岁(标准差 [SD] = 4.07)。男性青少年占样本的51%,大多数是非西班牙裔黑人(51.2%),其次是西班牙裔(22.8%)。平均贫困水平为2.30(SD = 2.30),表明家庭收入是贫困水平的2.3倍。

表1 样本特征。完整表格

测量方法

育儿行为使用冲突战术量表[38]进行测量,其中包括4个子量表,分别是非暴力管教、心理攻击、身体袭击和忽视。主要照料者被要求报告在过去一年中参与每项19种育儿行为的频率。回答选项包括“从不”、“一次”、“3–5次”、“11–20次”和“超过20次”。这些分类回答通过使用每个范围的中点转换为计数,最高类别(“超过20次”)被赋予值21。非暴力管教用4个问题来衡量,包括“父母解释了孩子做错的事情”和“父母剥夺了特权”(α = 0.84)。心理攻击用5个问题来衡量(例如,父母对孩子的喊叫、尖叫或大吼大叫;父母对孩子说脏话或咒骂,α = 0.64)。身体攻击用5个问题来衡量(例如,父母拍打孩子的手、手臂或腿,α = 0.72)。忽视用5个问题来衡量(例如,父母无法确保孩子得到所需的食物,α = 0.58)。对于每个子量表,计算平均得分。

攻击性用儿童行为检查表(CBCL)[39]进行测量。父母或照料者根据18个项目(例如,孩子经常争论、经常打架、经常闷闷不乐、威胁他人、身体攻击他人)对他们孩子的攻击性进行评分,从1(不真实)到3(非常真实或经常真实),得分越高表示攻击性水平越高。这18个项目用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照料者与孩子的亲密感基于照料者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他们与孩子有多亲近(1 = 非常不亲近,4 = 极度亲近);以及孩子与照料者分享想法或交谈的情况如何(1 = 非常不好,4 = 极度好)。这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代表总体照料者与孩子的亲密感。

控制变量包括年龄、生物性别、种族/民族(仅白人、非西班牙裔;仅黑人/非洲裔美国人、非西班牙裔;西班牙裔/拉丁裔;仅其他、非西班牙裔;混血儿、非西班牙裔)、贫困(主要照料者的家庭收入/贫困阈值;更高的值表示更富裕的家庭环境)和主要照料者。第4波的整体攻击性由CBCL攻击性子量表的18个项目总分测量。育儿压力由面板研究收入动态(PSID)的儿童发展补充部分的4个项目总分测量。

统计分析

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以找出攻击性测量的潜在结构,遵循之前的研究[40]。特征值表明了一个两因素潜在变量:情感攻击性和身体暴力。在这总共18项攻击性指标中,有10项加载在情感攻击性因素上,因子载荷范围从−0.882到4.765。示例项目包括“孩子固执、闷闷不乐或易怒”,“孩子有脾气暴躁或火爆脾气”,“孩子有突然的情绪变化或感觉”,“孩子经常争论。”七个项目加载在身体暴力因素上,因子载荷范围从−0.561到6.669。项目包括“孩子身体攻击他人”,“孩子经常打架”,“孩子破坏家人或其他人的物品,”和“孩子残忍、欺负或表现出对他人的刻薄。”Kaiser-Meyer-Olkin (KMO) 抽样充分性测度为0.92,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p < .001),确认了数据适合因子分析。为了探索照料者与孩子的亲密感是否影响育儿行为与攻击性之间的关联,我们检验了它的调节作用。进行了两次回归模型——每个攻击结果一个。同时测试交互作用,包括四个交互项,每个代表亲密感与四种育儿行为之一的交互作用。进一步用简单斜率图检验显著的交互作用。分析使用完整病例进行。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软件进行。

结果

如表2所示,较大的年龄与较高水平的情感攻击有关,但与身体暴力无关。女性性别与情感攻击无显著关联,但与较低水平的身体暴力有关。与其他族裔相比,黑人儿童表现出情感攻击的可能性较低。种族/族裔与身体暴力无显著关联。较高的贫困比率(表明较高的家庭收入)与较低的身体暴力和情感攻击有关。

2显示,即使控制其他育儿行为,非暴力纪律与身体暴力和情感攻击都直接相关。此外,父母的亲密显著地调节了这些关联。如图1所示,当父母的亲密程度较低时(−1标准差[SD]),非暴力纪律与两种青少年攻击的关系更强。相反,当父母的亲密程度较高时(+1 SD),这些关联减弱,表明高亲密程度可以缓冲或削弱非暴力纪律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这种模式在两种攻击类型中是一致的。

图1

简单斜率图展示了父母亲密程度对非暴力纪律与两种攻击形式之间关联的调节作用:身体暴力(左面板)和情感攻击(右面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