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依从性:急诊科的横断面研究(ADHF-ED)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ly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DHF-ED)
目的:未遵循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可能会加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客观评估其药物依从性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急诊科就诊的ADHF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方法与结果:这是一项横断面研究,通过间接(自我报告)和直接方法(尿液中的定性毒理学分析)评估药物依从性。研究共纳入100名患者,其中61%为男性,平均年龄为77.9 ± 10.1岁,中位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为4846 pg/ml。在39%的患者中,所有处方的CHF药物均在尿液中检测到,表明完全依从;39%的患者部分依从,表现为一种处方药物未被检测到;22%的患者被定义为非依从,即未检测到≥2种处方药物。非依从组患者的处方CHF药物数量显著高于部分依从组(p = 0.0047)和完全依从组(p = 0.0002),且每日服药负担也显著高于完全依从组(p = 0.002)。非依从组患者的年龄比部分依从组(p = 0.0144)和完全依从组(p = 0.0054)更低。此外,完全依从组患者在DemTect认知筛查测试中异常结果的比例显著更高(p = 0.049)。由第三方(如护理人员或药剂师)准备药物可显著降低非依从和部分依从的可能性。自我报告的依从性监测被证明不够准确。
结论:在急诊科就诊的ADHF患者中,CHF药物的依从性较低。非依从性是导致CHF恶化的显著因素,可能增加ADHF住院风险。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可行且经过验证的工具来评估CHF和ADHF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并将毒理学测试作为参考标准。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依从性;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住院;自我报告;毒理学分析。
© 2025 作者。《欧洲心力衰竭杂志》由John Wiley & Sons Ltd代表欧洲心脏病学会出版。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