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对心脏病发作的误解或危及生命
Hollywood myths about heart attacks may be putting lives at risk
好莱坞塑造了许多人心目中心脏病发作的画面——某人突然捂住胸口倒下。但这些描绘具有误导性,并非现实情况,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护理教授兼研究员Ann Eckhardt如是说。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曾传播过一种被称为‘好莱坞式心脏病’的概念,这对我们自身造成了不利影响。但那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心脏病发作并不总是剧烈疼痛。有时只是轻微的不适感,让人觉得不太对劲,因此人们往往会等待,看看是否需要就医。你拖延得越久,心脏病发作后出现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Dr. Ann Eckhardt,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护理教授和研究员
Eckhardt和她的同事们正致力于澄清事实,首先从了解公众对胸痛的认知入手。他们在近期发表于《Heart & Lung》期刊的一篇文章中探讨了人们对心脏病症状的常见误解。许多患者并不会经历电影中那种戏剧性的心脏病发作场景。相反,症状可能是复杂的,甚至轻微。研究人员还指出另一个广泛存在的误解是: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心脏病发作时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Eckhardt表示:“过去我们常说男性有典型症状,而女性则表现出非典型症状。我们现在正努力避免使用这样的语言。事实上,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症状都与胸部有关。我们用‘女性症状完全不同’的说法制造了混乱。”
改变公众认知并非易事,但这正是推动Eckhardt及其团队工作的使命。三年前,她协助开发了“胸痛认知问卷”,用于评估普通人如何看待心脏病发作。
这项研究显示,近75%的受访者通过电视或电影获取了关于心脏病的信息,突显出对更清晰、准确的胸痛及相关症状教育材料的需求。
“我们常常告诉人们胸痛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症状,但我们没有说明他们可能会感受到的具体感觉,”Eckhardt说。“对很多人来说,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疼痛,而是胸闷、压迫感或紧缩感。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状态不对,却难以明确描述。”
这种不确定性常常导致人们延迟寻求医疗帮助。
“等待的时间越长,心脏受到不可逆损伤的可能性就越高,”Eckhardt解释道。“因此,如果我们能了解人们心中设想的心脏病发作是什么样子,也许可以帮助医疗界更好地进行分诊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不只是‘你是否有胸痛?’,而应包括‘你有没有任何胸闷、压迫感、紧缩感或挤压感?’”
Eckhardt致力于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这一目标贯穿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她回忆起中学时期,祖父因心脏病发作被紧急送医,幸运的是他接受了成功的搭桥手术,并又活了二十多年。
“那次经历很早就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Eckhardt说道。
来源: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参考文献:
Blakeman, J. R., et al. (2025). 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胸痛公众认知中的性别差异. Heart & Lung. doi.org/10.1016/j.hrtlng.2025.04.029.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