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PDF) 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
加拿大英语医学健康
2025-08-14 00:54:33阅读时长2分钟876字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是头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这种正常组织损伤会导致口腔黏膜、舌头和咽部急性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癌症治疗连续性。其特征包括口腔疼痛(69%患者)、吞咽困难(56%)、阿片类药物使用(53%)、体重减轻3-7公斤、15%患者需鼻饲管及住院治疗,11-16%患者出现治疗中断。在美国,RIOM可能增加每位患者1,700至6,000美元的治疗费用,累计总费用可达17,000美元。
病理机制
RIOM的病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 炎症/血管阶段:放疗导致组织损伤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PG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增加血管通透性,引发炎性细胞浸润;
- 上皮阶段:基底细胞凋亡损伤破坏基底膜,形成溃疡;
- 伪膜性溃疡阶段:继发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加剧炎症;
- 愈合阶段:基质信号激活上皮细胞迁移和增殖。
信号通路涉及核因子-κB(NF-κB)激活、p38 MAPK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其中NF-κB通过促进MMP1/3分泌导致组织损伤。
临床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WHO)黏膜毒性分级:
- 0级:无症状
- 1级:口腔疼痛±红斑
- 2级:红斑、溃疡但可进固体食物
- 3级:溃疡伴广泛红斑且无法吞咽固体食物
- 4级:需静脉营养的严重溃疡
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 良好口腔卫生(软毛牙刷、非药物性漱口水)
- 使用氨磷汀(Amifostine):皮下注射减少肾毒性但存在低血压副作用
- 低剂量激光治疗:在可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心有效
治疗方法:
- 局部用药:利多卡因凝胶短期止痛、α-谷氨酰胺降低放射损伤
- 系统用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争议性有效、β-胡萝卜素显著降低重度黏膜炎发生率
- 细胞疗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显示治疗潜力但需进一步验证
临床试验
截至2001年共开展40项临床试验,其中:
- Palifermin(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显著降低3-4级黏膜炎
- 糖皮质激素漱口液:显示预防作用但缺乏大规模数据支持
结论
RIOM具有自限性特征,但重度患者可能致命。当前指南推荐调强放疗(IMRT)、氨磷汀、冷冻疗法及良好口腔护理作为预防措施,治疗以镇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减少微生物负荷为核心。间充质基质/干细胞疗法显示出临床前景,但需更多研究验证其疗效。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