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复杂电生理问题引发关注
TTVR Field Grapples With the Electrophysiology Elephant in the Room
纽约市——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领域,复杂的电生理学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早期研究表明,这些挑战仍需进一步解决。
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来自起搏器或其他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的现有导线,这些导线可能会妨碍手术过程。在由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主办的纽约瓣膜会议(New York Valves meeting)上,专家小组讨论了两种选择:经静脉导线提取或通过TTVR装置“禁锢”(jailing)导线。
北岸大学医院-诺斯威尔健康中心(North Shore University Hospital-Northwell Health, Manhasset, New York)的Laurence Epstein博士指出:“导线本身可能会失效。如果因为‘禁锢’它们而形成了一个焦点,并且一旦失效,导线将被困在支架内,无法取出……我认为我们需要了解长期禁锢这些导线的影响。”
此外,专家小组还提到,穿过三尖瓣的CIED导线可能是导致三尖瓣反流(TR)的原因,而TTVR正是针对这一病症进行治疗。“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移除导线后,其TR状况改善到无需TTVR的程度。”Epstein表示,“根据我们的经验,去年有22例患者因TR问题专门接受了导线移除,其中5例明显好转,甚至不再需要手术。”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TTVR术后传导异常的管理,这与装置径向扩张和房室结受压有关。一些发言者在专题讨论中强调了TTVR术后亚临床迟发传导异常的潜在风险。
导线就位下的TTVR
一项研究显示,根据注册数据,先前存在CIED导线并被TTVR装置禁锢至三尖瓣环的患者往往会有更差的瓣膜结局。
在接受正位TTVR治疗严重TR后,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检查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先前导线,轻度/更低程度TR和低平均梯度的改善情况相似。然而,6个月后,部分事件率开始偏向于没有导线的患者:
- 死亡率:17.6% vs 20.8%(P值不显著)
- 心力衰竭住院率:16.5% vs 24.8%(P=0.07)
- 残留重度或更严重的TR:3.76% vs 9.3%(P=0.036)
- 三尖瓣再干预:1.8% vs 5.9%(P=0.034)
随访期间,确认导线失效的发生率为5.9%,另有6.9%的患者植入了新的永久性起搏器。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St. Michael's Hospital)的Bryan Traynor博士报告称,导线失效通常发生在TTVR术后4个月至4年之间,这是基于他们对TRIPLACE注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果。
Traynor指出,TTVR术后右心室导线阈值显著升高,因此建议术后定期检查设备,提前规划替代起搏策略,并在特定情况下考虑术前导线提取,尤其是当TR可能改善或使患者更适合接受TTVR时。
尽管如此,他仍认为即使存在CIED导线,TTVR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但他警告说,导线移除本身也存在并发症,对患者而言“并非良性”操作。
“在我看来,仅6个月就有6%的导线失效率,这将进一步推动人们采取更加积极的移除措施。”Epstein补充道。
该研究纳入了379名接受TTVR的患者(平均年龄77.8岁,女性占65.7%),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患者事先已存在CIED导线。研究涵盖了九种不同的TTVR平台。
目前尚无关于是否有患者接受导线提取的信息。
TTVR术后传导障碍的无导线起搏解决方案
一种替代传统起搏器的方法是为TTVR受体提供无导线起搏治疗高级房室传导阻滞(HAVB)。然而,由于解剖结构变形和假体干扰,这种植入技术复杂。
宾夕法尼亚州UPMC哈里斯堡医院(UPMC Harrisburg)的Ahmed Ghoneem博士介绍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使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所有10名患者均成功避免了导线穿越新植入的Evoque瓣膜。
这10名因传导障碍需要Micra起搏器的患者是从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接受TTVR的52名患者中筛选出来的,这也是Evoque瓣膜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年。大多数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出现HAVB,所有病例均在48小时监测期内发生。
Ghoneem指出,Micra植入是在透视引导下完成的,以确保顺利通过Evoque瓣膜,同时尽量避免接触人工瓣膜。
其中五名患者通过单一部署成功植入Micra起搏器,其余五名患者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瓣膜框架限制扭矩传递至间隔、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影响同轴性、旋转解剖结构需要复杂角度调整,以及高间隔区域信号干扰等。
虽然术中透视未发现Evoque瓣膜受损,但有一例装置脱落需要重新植入,一例早期术后死因不明,至少一名患者在30天时仍有中度残留TR。
Ghoneem告诉观众:“定制策略和先进成像技术对于成功植入至关重要。短期起搏参数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令人满意,但仍需密切监测。我们还需要长期数据来评估设备-瓣膜相互作用及起搏参数。”
迟发传导异常的部分缓解
为了应对未被检测到的传导障碍风险,另一项研究测试了延长TTVR受体监测的概念。
瑞士某中心从2021年6月至2025年1月的30例患者中,75%无需起搏器,18.75%在院内植入起搏器,6.25%在后期植入起搏器。
研究人员在剩下的13名患者中植入了Reveal LINQ可植入心脏监测仪(ICM),这些患者既没有预先存在的CIED,也不需要围手术期CIED植入,并同意在TTVR后接受ICM植入。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的Joanna Bartkowiak博士报告称:“在长期连续节律监测期间未检测到HAVB事件,这表明TTVR术后超过1个月的延长心脏监测临床价值有限。”
然而,Epstein指出,ICM警报并非实时,他建议使用移动心脏门诊遥测(MCOT)代替依赖每日传输。根据他的经验,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让患者佩戴MCOT 30天非常成功,已经消除了因心律失常导致的TAVR死亡率,因此他的团队已将此方法应用于TTVR。
德克萨斯州贝勒斯科特&怀特医疗中心-圆石城(Baylor Scott & White Medical Center-Round Rock)的Angel Eduardo Caldera博士提到,他见过一些意外的心律失常事件,这些事件似乎毫无征兆,只能通过MCOT检测到。
纽约长老会/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NewYork-Presbyterian/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的Frederick Ehlert博士称,对于TTVR患者来说,采用低门槛的MCOT是一项“好政策”。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