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R国际呼吁:为预防暴力 NIH应重视精神类药物研究
CCHR Says for Prevention, NIH Study on Psychiatric Drugs and Violence Must Not Be Dismissed – CCHR International
“无意义的暴力可能有多种因素,但无视处方精神药物的影响——尽管监管机构已发出警告且存在临床证据——这是鲁莽的行为。失去亲人的家庭和生活在恐惧中的社区值得全面调查。” – CCHR国际总裁珍·伊斯戴格
美国国会已指示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开展研究,调查精神类药物特别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抗抑郁药与暴力(包括凶杀和自杀)之间的关联。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数十年来丧亲家庭和社区始终得不到答案,而精神医学和制药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一直在抵制对药物致暴性的严肃讨论。
CCHR国际总裁珍·伊斯戴格指出:“NIH调查的重要性在于它至少能开启一个长期被压制的对话:这些被数百万人服用的精神类药物是否会导致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不仅限于大规模枪击案,还包括刺杀和其他致命袭击。”
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和酒精被公认为攻击性风险因素。“为何处方精神药物应被区别对待?否定这种可能性只会误导需要真相的家属。”伊斯戴格补充道。
2025年田纳西州迈出里程碑式一步,在特定大规模枪击案尸检中强制进行精神类药物毒理检测。这项政策为理解处方药如何影响暴力行为提供了范本,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覆盖所有暴力事件。如果没有这类措施,社会将无法识别可能引发悲剧的变量。
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宣布计划明年提出法案,要求公开大规模枪手、恐怖分子或其他“无端”袭击者是否服用过抗抑郁药。纽约州参议院早在2000年就提出过追踪服用精神药物者暴力犯罪的法案,尽管该法案在委员会搁置,但若当年通过,美国早已建立报告系统并获得更清晰的认知。
警示的历史
自1989年起,CCHR持续发出警告:当时一名精神科医生在肯塔基州验尸官调查中指出,SSRI药物影响了一名大规模枪手的行为,导致其杀死8名同事后自杀。34年后的2023年4月10日,肯塔基再次发生该州第二大规模枪击案,25岁的康纳·斯特吉恩射杀5人并伤8人,其正在服用“治疗抑郁和焦虑的药物”。虽然不是每个服药者都会产生暴力反应,但证据显示特定人群存在风险,患者及其家属有权获知完整风险信息。然而精神病-制药行业一直抵制这种研究,声称“无法通过伦理审批进行药物致暴性的直接测试”。
这导致一个错误认知:“精神疾病本身”或“缺乏治疗”才是暴力根源,而非所开具的治疗药物。但监管机构的警示传递着不同信息:
-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记录了至少1,530例与精神药物相关的杀人或杀人念头
- FDA在2004年公共健康通告中指出抗抑郁药风险包括躁动、敌对、轻躁狂及自杀倾向
- 澳大利亚药物监管机构警告药物可导致自杀、自残、攻击和暴力
- FDA在2005年警告成年人服用抗抑郁药会增加自杀行为风险
- FDA将“杀人念头”列为抗抑郁药文拉法辛(Effexor XR)的副作用
- 加拿大卫生部警告SSRI可能造成包括自杀念头和躁动恶化的伤害
- 辉瑞公司修改了Zoloft(舍曲林)药物标签,增加“躁动、失控、情绪波动、敌意、攻击性”黑框警告
- FDA黑框警告确认ADHD药物Strattera和抗抑郁药会导致自杀念头
- 澳大利亚监管机构警告右旋安非他命等兴奋剂可能导致杀人念头
- 欧洲药品管理局临床数据显示SSRI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
无法忽视的证据
美国暴力预防项目最近报告显示,至少24%的枪手曾服用精神药物——这个数字可能被低估,因为研究者难以获取完整医疗记录,常依赖媒体报道。独立研究者如哥本哈根大学的彼得·戈茨谢教授和戴维·希利教授已证实SSRI与攻击性的关联。
FDA在2007年承认所有服用抗抑郁药患者都应被密切监测,并警告家属注意焦虑、躁动、惊恐发作、失眠、易怒、敌意等副作用。希利认为药物引发的精神/身体躁动是自杀和暴力的主因:临床试验中5%服药者因此退出,是安慰剂组0.5%的10倍。若美国4,500万服药者中有5%出现躁动,意味着225万人存在风险。
药物戒断反应也是触发因素,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师学会警告停药可能导致情绪剧烈波动、自杀念头和静坐不能(akathisia),后者可能引发暴力行为。专家指出戒断反应常见且严重,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近期案例包括:
- 2025年7月纽约枪手谢恩·塔穆拉住所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和多封遗书
-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枪击案嫌疑人服用多种精神药物
- 德国阿沙芬堡枪手住所发现精神药物
- 纳什维尔校园枪击案嫌疑人使用包括氟西汀(百忧解)在内的4种精神药物
- 瑞典奥雷布洛枪手死于安非他命和镇静剂共同作用
超越精神疾病标签
范德堡大学乔纳森·梅茨尔博士指出暴力并非任何精神障碍的症状,但药物诱发行为早有记录。1999年科伦拜恩高中枪击案两名凶手接受愤怒管理课程期间行凶,其中埃里克·哈里斯服用的Luvox(氟伏沙明)临床试验显示儿童出现躁狂症状。他在“死亡教育”课上撰写实施购物中心枪击的幻想小说,数周后付诸行动。
呼吁透明调查
伊斯戴格强调:“调查不是为暴力开脱,而是追求透明度和问责制,不能让商业利益掩盖真相。失去亲人的家庭和恐惧中的社区需要全面调查,简单否定这种关联既否认了他们获得答案的权利,也剥夺了预防悲剧的希望。”
CCHR发布的报告《精神药物:制造暴力与自杀——校园枪击与其他无意义暴力事件》详细记录了数百起案例,显示精神药物使用者或戒断期间发生的校园枪击、刺杀等暴力事件。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