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传统医学证候(TM1)Unspecified Traditional medicine pattern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9 02:01:46
编码SJ1Z

关键词

索引词Traditional medicine patterns (TM1)、未特指的传统医学证候(TM1)

未特指的传统医学证候(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四诊合参综合辨证
      • 同时满足以下核心症状与体征:
      • 主观症状:持续全身疲乏无力 + 食欲显著减退
      • 客观体征:舌质淡白或白腻苔 + 脉细弱或沉细
    • 排除特定证候
      • 通过系统辨证排除气血两虚证、脾虚湿困证等已明确分类的证候类型(依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伴随症状(满足≥2项):
      • 持续性腹胀/嗳气(消化不良)
      • 情绪波动(烦躁或抑郁)
      • 面色萎黄无光泽
      • 体重进行性下降(3个月内减轻>5%)
    • 发病诱因
      • 近期有情志失调(如过度焦虑/悲伤)
      • 长期饮食失节(偏嗜油腻/生冷)
  3.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方可诊断。
    • 支持条件中典型症状≥2项可强化诊断可信度。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核心四诊评估] A --> C[现代医学检查] B --> B1[望诊:舌象/面色] B --> B2[闻诊:气息/声音] B --> B3[问诊:症状细节] B --> B4[切诊:脉象/腹部触诊] C --> C1[实验室检查] C --> C2[影像学检查] C1 --> C11[血常规] C1 --> C12[尿常规] C2 --> C21[腹部B超] C2 --> C22[腹部CT]

判断逻辑

  1. 四诊评估
    • 舌象淡白+脉沉细→提示气血不足;苔白腻+腹胀→提示湿浊中阻
    • 腹部触诊胀满无压痛→排除器质性病变,支持功能性失调
  2. 现代检查
    • 血常规轻度贫血(Hb<110g/L)→佐证气血两虚
    • 影像学无器质病变→排除肿瘤/炎症,支持证候诊断
  3. 综合判断
    • 四诊结果为主,现代检查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及量化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红蛋白降低(男<130g/L,女<120g/L):
      • 意义:提示气血生化不足,需结合面色萎黄、乏力综合判断
      • 处理:建议补益气血中药(如八珍汤)并排查慢性失血
  2. 尿常规
    • 基本正常
      • 意义:证候未累及下焦,病位主要在脾胃
      • 处理:无需特殊干预,继续观察
  3. 炎症指标
    • CRP/ESR正常
      • 意义:排除活动性感染或自身免疫病,支持功能性证候
      • 处理:避免滥用抗生素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四诊综合辨证为基础,必须满足核心症状+体征组合。
  • 辅助检查价值
    • 影像学主要用于排除急腹症(如阑尾炎)
    • 实验室指标异常(如贫血)仅作支持证据,非诊断必要条件
  • 鉴别重点:需严格区别于气血两虚证(必有心悸失眠)及脾虚湿困证(必有便溏浮肿)

参考文献

  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2部分:证候》(GB/T 16751.2-2023)
  2. ICD-11传统医学章节(世界卫生组织,2022实施版)
  3. 《中医内科学》(第十版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中医诊断学》证候鉴别诊断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