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少阴人病证(TM1)Unspecified Small yin type patterns(TM1)

更新时间:2025-06-18 22:52:43
编码SH7Z

关键词

索引词Small yin type patterns(TM1)、未特指的少阴人病证(TM1)、少阴人病证(TM1)
缩写未特指的少阴人病证
别名少阴病、少阴证、心肾阳虚、阴虚证、虚寒证

未特指的少阴人病证(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四诊合参辨证
      • 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判断,符合《伤寒论》少阴病篇核心辨证要点:
      • 寒化证:"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逆"
      • 热化证:"心中烦,不得卧,舌红少苔"
  2. 必须条件(核心条件)

    • 核心症状组合
      • 寒化证:①精神萎靡/嗜睡 + ②四肢厥冷 + ③脉微细
      • 热化证:①心烦不寐 + ②口干咽燥 + ③脉细数
    • 体征特征
      • 舌象符合证型特征(寒化证:舌淡胖嫩苔白滑;热化证:舌红少苔)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次要症状
      • 寒化证:畏寒喜温(≥3次/日)、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 热化证:低热(37.3-38℃)、头痛耳鸣、尿短赤
    • 体质背景
      • 少阴体质特征(先天禀赋不足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史)
    • 鉴别排除
      •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力衰竭等)
  4.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金标准(四诊合参辨证)
      • 必须条件(对应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体征)
    • 若支持条件满足≥2项,可强化诊断置信度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中医四诊] --> B[望诊] A --> C[闻诊] A --> D[问诊] A --> E[切诊] B --> F[舌象分析] E --> G[脉象分析] H[现代医学检查] --> I[实验室检查] H --> J[影像学检查] I --> K[血常规] I --> L[生化指标] J --> M[心电图] J --> N[腹部超声]

判断逻辑

  1. 四诊合参

    • 舌象分析
      • 舌淡胖嫩→支持寒化证;舌红少苔→支持热化证
    • 脉象分析
      • 脉微细(<60次/分)→心肾阳虚;脉细数(>90次/分)→阴虚火旺
  2. 现代医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贫血、感染)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排除急腹症(如阑尾炎)
      • 心电图:鉴别心源性休克(寒化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红蛋白降低(<110 g/L):提示慢性消耗,支持正气亏虚背景
    • 白细胞正常/偏低:区别于感染性疾病,符合虚证特征
  2. 生化指标

    • 肌酐轻度升高(>100 μmol/L):提示肾气不足(寒化证关联)
    • 白蛋白降低(<35 g/L):反映长期营养不良(继发因素)
  3. 甲状腺功能

    • TSH升高(>4.5 mIU/L):需鉴别甲减(与寒化证畏寒重叠)
  4. 炎症标志物

    • CRP正常:区别于实热证(热化证为虚热,CRP通常不升高)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四诊合参的辨证体系,严格区分寒化证与热化证
  • 辅助检查定位
    • 中医四诊为确诊主体
    • 现代医学检查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及鉴别诊断
  • 实验室价值
    • 异常结果主要支持"虚损"病理背景
    • 无特异性指标,阴性结果反证"功能性失调"本质

参考文献

  1. 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经典辨证框架)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20版)
  3. WHO《ICD-11传统医学章节》诊断编码规范
  4. 《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0版)证候鉴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