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头痛(TM1)Unspecified Headache disorders (TM1)
编码SD1Z
关键词
索引词Headache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头痛(TM1)
缩写未特指的头痛
未特指的头痛(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系统评估排除所有已定义的原发性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和继发性头痛(颅内占位、感染、血管病变等)。
- 无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无单一实验室或影像学指标可直接确诊TM1。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头痛特征:
- 疼痛位于头颅上半部(眉弓至枕外隆突连线以上区域)。
- 性质为压迫感、紧束感或搏动性疼痛(非刺痛或刀割样)。
- 病程标准:
- 头痛持续≥30分钟,频率≥1次/月,但不符合其他头痛亚型的发作模式(如偏头痛的4-72小时发作期)。
- 排除标准:
- 无颅内压增高体征(视盘水肿、脑膜刺激征阴性)。
- 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
- 头痛特征: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伴随症状(至少满足1项):
- 轻度畏光/畏声(不满足偏头痛诊断阈值)。
- 轻度恶心(无呕吐)。
- 风险因素:
- HLA基因多态性(如COMT Val158Met变异)。
- 慢性应激状态(焦虑量表评分≥10分)。
- 治疗反应:
- 对常规镇痛药(如布洛芬)反应不完全。
- 伴随症状(至少满足1项):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必须条件的全部条目。
- 支持条件用于强化诊断(非必需),尤其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时。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一级评估:病史与体格检查
│ ├── 头痛日记(频率/强度/触发因素)
│ ├── 神经系统查体(颅神经/运动/感觉)
│ └── 颈肌紧张度评估
├── 二级评估:基础实验室检查
│ ├── 血常规(排除感染/炎症)
│ └── 甲状腺功能(TSH)
└── 三级评估:神经影像学(符合以下任一条件时启用)
├── 头颅MRI(伴"危险信号":突发剧痛/年龄>50岁)
└── MRA/MRV(疑似血管病变) -
判断逻辑:
- 头痛日记:
- 持续≥3个月记录,若疼痛模式不符合ICHD-3任一亚型,支持TM1。
- 神经系统查体:
- 阳性发现(如巴宾斯基征)立即指向继发性头痛,终止TM1评估。
- 神经影像学:
- MRI正常可排除肿瘤/出血;若显示非特异性白质病变(Fazekas 1级),需结合临床。
- 分级原则:
- 一级评估正常 → 启动TM1诊断流程;
- 二级/三级异常 → 转向继发性头痛诊断。
- 头痛日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感染或炎症性疾病,需排查脑膜炎/颞动脉炎。
- 血红蛋白降低(<110 g/L):贫血相关头痛,需补充铁剂并重新评估。
-
C反应蛋白(CRP):
- 升高(>5 mg/L):提示系统性炎症(如巨细胞动脉炎),需颞动脉活检。
-
甲状腺功能:
- TSH降低(<0.4 mIU/L):甲亢相关头痛,需抗甲状腺治疗。
-
电解质:
- 低钠血症(<135 mmol/L):可能诱发头痛,纠正后症状缓解则非TM1。
-
脑脊液检查(仅用于疑似颅内高压):
- 压力>250 mmH₂O:指向特发性颅内高压,需降颅压治疗。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病史+查体 → 排除"危险信号" → 匹配必须条件 → 确认TM1。
- 关键排除项:
- 影像学/实验室异常 → 非TM1;
- 符合偏头痛/紧张型头痛标准 → 非TM1。
- 治疗导向:
- TM1首选非药物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生活方式调整);
- 药物仅用于对症(避免阿片类)。
权威依据:
- 诊断标准: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
- 检查规范:AAN(美国神经病学会)《头痛影像学适用标准》
- 实验室解读:ACB(临床生物化学协会)《检验医学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