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外感病(TM1)Unspecified External contraction disorder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9 03:26:32
编码SE2Z

关键词

索引词External contraction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外感病(TM1)
缩写WGTB、WTZ-WGTB
别名外感疾病、未特指外感病、外感时令类病

未特指的外感病(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症状组合
      • 发热恶寒(体温≥37.5℃伴畏寒感)
      • 至少伴有以下 3项典型症状
      • 头痛(持续性或阵发性)
      • 咳嗽(干咳或咳痰)
      • 鼻塞流涕(清涕或黄涕)
      • 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显著下降)
    • 排除特定疾病
      • 通过辅助检查排除流感、新冠肺炎、细菌性肺炎等特指外感病。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体征支持
      • 咽部充血(咽喉红肿)
      • 肺部听诊异常(干/湿啰音)
      • 体温持续≥38℃超过24小时
    • 流行病学支持
      • 季节相关性(如冬季高发)
      • 接触类似症状患者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临床诊断。
    • 若满足"必须条件"但缺乏典型体征,需同时满足:
      • CRP > 20 mg/L
      • 白细胞计数异常(<4×10⁹/L或>10×10⁹/L)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体格检查] A --> C[基础实验室检查] B --> B1[体温测量] B --> B2[咽部视诊] B --> B3[肺部听诊] C --> C1[血常规] C --> C2[CRP] C --> C3[尿常规] A --> D[针对性检查] D --> D1[病原学检测] D --> D2[影像学检查] D1 --> D1a[病毒核酸检测] D1 --> D1b[细菌培养] D2 --> D2a[胸部X线] D2 --> D2b[腹部超声]

判断逻辑

  1. 体格检查

    • 体温>37.3℃ → 提示发热反应
    • 咽部充血+咳嗽 → 指向上呼吸道感染
    • 肺部啰音 → 需影像学排除肺炎
  2. 基础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 细菌感染可能
    • 淋巴细胞↑+白细胞正常 → 病毒感染倾向
    • CRP>10mg/L → 提示炎症活动
  3. 针对性检查

    • 病毒核酸阳性 → 排除TM1,确诊特定病毒感染
    • 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 → 支持呼吸道型TM1
    • 腹部超声肠壁增厚 → 支持消化道型TM1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白细胞>10×10⁹/L:提示细菌感染或严重炎症,建议抗生素评估
    • 淋巴细胞比例>40%:倾向病毒感染,需抗病毒治疗观察
    • 血小板<100×10⁹/L:警示重症可能,需住院监测
  2. C反应蛋白(CRP)

    • >50 mg/L:提示全身性炎症,需排查并发症(如肺炎)
    • 动态监测:治疗72小时后未降→需调整治疗方案
  3. 病原学检测

    • 多重PCR全阴性:支持TM1诊断,按中医六淫辨证施治
    • 细菌培养阳性:排除TM1,按药敏结果用药
  4.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肺纹理增粗:提示气道炎症,加强祛痰治疗
    • 腹部超声淋巴结肿大:需与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发热恶寒+3项典型症状"为锚点,辅以排除性诊断。
  • 检查策略:先基础筛查后针对性检测,避免过度检查。
  • 关键指标:CRP和白细胞动态变化是评估治疗响应的核心指标。

参考文献

  1. 《中医诊断学》对外感病的辨证标准
  2. WHO《感染性疾病基础诊断指南》
  3. 《黄帝内经·素问》六淫致病理论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感病中医诊疗指南》
  5. ICD-11传统医学章节(TM1编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