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耳聋(TM1)Unspecified Deafness disorder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8 21:57:34
编码SC8Z

关键词

索引词Deafness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耳聋(TM1)
缩写HL、D
别名听觉障碍、耳聋、听力损失

未特指的耳聋(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听力测试异常
      • 纯音测听显示单侧或双侧平均听阈≥25 dB HL(成人)或≥15 dB HL(儿童)。
      • 言语识别率显著下降(<80%),与纯音听阈结果一致。
    • 排除性诊断
      • 通过影像学(颞骨CT/MRI)排除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结构性病变。
      • 排除已明确病因的耳聋类型(如噪声性聋、药物性聋、遗传性聋)。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症状
      • 渐进性或突发性听力下降(6个月内进展≤30 dB HL)。
      • 伴随耳鸣(50%-70%)、耳堵塞感(40%-60%)。
    • 实验室支持
      • 基因检测未发现已知致聋基因突变(如GJB2、SLC26A4)。
      • 前庭功能检测显示代偿性前庭反应(冷热试验不对称值<25%)。
  3. 阈值标准

    • 必须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若存在≥2项"支持条件",可提高诊断可信度。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评估 │
    │ 1. 耳镜检查 │
    │ 2. 纯音测听 │
    │ 3. 声导抗测试 │
    └───────────────┘

    ┌───────────────┐
    │ 二级检查 │
    │ 1. 言语测听 │
    │ 2. 前庭功能检查 │
    │ 3. 血液学筛查 │
    └───────────────┘

    ┌───────────────┐
    │ 高级检查 │
    │ 1. 颞骨CT/MRI │
    │ 2. 基因检测 │
    │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

  2. 判断逻辑

    • 纯音测听
      • 低频下降(125-500 Hz):需排查梅尼埃病或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 高频下降(4-8 kHz):提示老年性聋或噪声性聋可能。
    • 声导抗测试
      • A型鼓室图(正常中耳功能):支持感音神经性聋。
      • B/C型鼓室图:需结合耳镜排除中耳病变。
    • 颞骨MRI
      • 内耳结构正常:符合未特指耳聋特征。
      • 内耳信号异常:需重新评估病因分类。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1. 血液学检查

    • C反应蛋白(CRP)
      • 正常值:<5 mg/L
      • 异常意义:升高提示全身炎症反应,需排查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 空腹血糖
      • 正常值:3.9-6.1 mmol/L
      • 异常意义:升高需排除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病变。
  2. 前庭功能检查

    • 冷热试验
      • 正常值:单侧减弱<25%
      • 异常意义:单侧减弱>30%提示前庭神经病变,需排除听神经瘤。
  3. 基因检测

    • 线粒体DNA突变检测
      • 正常结果:无A1555G或C1494T突变
      • 异常意义:阳性结果应重新归类为遗传性聋。
  4. 影像学参数

    • 耳蜗基底转高度(MRI测量):
      • 正常范围:3.5-4.2 mm
      • 异常意义:<3.0 mm提示耳蜗发育不良,需排除先天性畸形。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基于排除性诊断原则,需通过三级检查体系逐步排除可明确病因的耳聋类型。
  • 检查策略:优先完成基础听力学评估,逐步推进至分子生物学检测(基因检测敏感性达95%)。
  • 关键鉴别:注意与突发性聋(72小时进展>30 dB)和功能性聋(听力学结果矛盾)的鉴别。

参考文献
WHO《听力损失防治指南(2021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未明确病因耳聋诊疗共识(2023)、Clinical Otology(4th Edition)